比例问题教案【范例4篇】以下是笔者为您准备的“比例问题教案【范例4篇】”相关内容,请您查看,点击进入获取最新行业动态。教师会根据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制作教案和课件,我们应该认真撰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方式。比例问题教案篇【第一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成正、反比例的量,再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二、说学情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3、从一题多解变式练习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四、说教学流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强调的是数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也是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以数学思考与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进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氛围。(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我以复习导入,说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接着判断各题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然后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生活用水、包装图书等信息,让学生判断题中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列出等式,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再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费和包装图书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二)、合作探索,领悟解题方法: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1我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集体交流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维不可代替,在这当中教师要逐渐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闸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给以指点和总结。所以在学生完成例题后,紧接着进行变式练习,进而总结解题方法,为学生独立解决例6做准备。2、再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再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三)、巩固应用,提升认识1、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再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2、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所以我设计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计算学校旗杆的高度。(四)、课堂小结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深化认识,加深理解。比例问题教案篇【第二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1、填空并说明理由。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生2:爬上去量。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元。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学生自己解答。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算式是:÷8×10=×10=16(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10÷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3小黑板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说说变化情况。2)()一定,()和()成()比例关系。3)用关系式表示是()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水费用水吨数元8吨?元10吨水费:用水吨数=每吨水的价钱(一定)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学生解题情况。810χ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8=χ:10或=8χ=×108χ=×10χ=128÷8χ=128÷8χ=16χ=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你认为李奶奶用了10吨水交16元钱,这个答案符合实际吗?你是怎么判断的?生交流,汇报。2、变式练习。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现下面的练习: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1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3集体订正,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概括总结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师总结: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他们是否是正比例关系。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4、最后解比例。5、检验作答。【设计意图: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1、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小明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集到了下面信息:在下午1时旗杆旁的一棵高2米的小树影长米,旗杆影长9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求旗杆高吗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学生读题后,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题中已知哪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②你能列出等式吗?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解答过程。2、教科书P60“做一做”。生独立解答。【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3、5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水费用水吨数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元8吨?元10吨:8=χ:108χ=×10水费:用水吨数=每吨水的价钱(一定)χ=128÷8χ=16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比例问题教案篇【第三篇】第四课时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1、教学例51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学生讨论。①想: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比例问题教案篇【第四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