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_《像山那样思考》课件精选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1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_《像山那样思考》课件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像山那样思考》课件【第一篇】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2/31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3/31——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12、文章到此就把作者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为中心的认识,发展为了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思想,形成了作者面对自然万物所有一切时所采取的平等态度。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13、“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现在我们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含义?4/31——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是啊!万物之问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14、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文章在形式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字上与一般介绍自然、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文章不同?不同在哪里?——一般这类文章都是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较多地用了排比句。——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融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5/31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做几句仿句练习,体会一下排比对阅读带来的冲击力,尽量以大自然为仿写内容。1、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屈身笼中的金丝鸟,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麻雀。——我不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也不是气吞万里的猛虎,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只驯鹿。——我不是巍立峰顶的巨石,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钟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卵石。——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2、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树木是时间的通史,年轮是过去,树叶是现在,种子是未来。——森林是树的家园,泥土是地毯,灌木是家具,动物、鸟儿是森林的成员。——田野是作物的1乐章,田垄是五线,稻草人是高音谱号,小麦、玉米是田野的音符。——山是自然的一幅图画,岩石是轮廓,绿树是调子,七彩的花和万千的生物是山的色彩。6/31——天是月的一座舞台。云彩是遮幕,太阳是灯光,虫鸟走兽是观众。板书设计像山那样思考狼嗥鹿……猎人希望、恐惧、山、草原、高山植被无可挽回地退化。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设计《像山那样思考》课件【第二篇】作为“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中的一课,本课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的意识。针对本课文本特点,课堂上着重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培养其解读文本的能力。总之,教学中力求体现语文课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7/31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3.学习本文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进入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最后一课的学习,在这一专题中,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自然来做文章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呢?大家还记得郭小川在《致青年公民》中的一句话“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吗?我觉得这句话很能形象地说明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在这里,我们显然是把长江亦即自然作为我们的对手来看待的,我们要让它驯服,为我所用。不难发现,这体现了我们这样的思想:我们人类是这地球上最高贵的,一切要服从我们人类的需要,自然要服从我们,我们要征服自然。这种想法在常人看来,仿佛是天经地义,正确性不容怀疑的。我们过去不是常会说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吗?这种想法果真就合理吗?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万物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这最后一课的学习吧。二.描述画面(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共性8/31明确: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中山狼……都属贬义词(二)描述画面要求:1.观察要细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一只狼?它在干什么?)2.描述要具体,要抓住细节3.要带有个人的感情倾向(三)交流点评(四)图中的这只狼显然在引颈长嗥,要求学生给狼的叫声前加些定语大多数同学在描述画面及为狼的叫声加定语时,均会不自觉地用到一些贬义词,流露出憎恶或恐惧的情感,显然传统的观念在影响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像山那样思考去重新认识狼吧。三.研读第一节,激发学生的疑问1.思考:第一节写的是什么?画出其中的关键词语。2.齐读3.讨论: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4.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9/31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向下阅读四.研读第2、3节自读思考: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提示:1.找标志性的词语(“只有山”)2.找关键语句明确:一类:鹿、松树……(普通)人从自身利害考虑从狼的嗥叫中听出“希望和恐惧”另一类:(“只有”)山“客观地去听取”从狼的嗥叫中听出“更加深刻的含义”山从狼的嗥叫中究竟听出了什么“更加深刻的含义”,且让我们继续向下阅读。五.组织自读、讨论:1.“我”是如何逐步认识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的?2.“我”对狼的认识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或: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法指导:阅读时从文中找关键句明确:对狼的认识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一)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原因(文中关键句):1.“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10/31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2.“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注意第一句中用的是“我们”,这表明这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的认识,而非个别人的看法,对这样的一种心理,文中有生动的描述:“在一秒中之内,……”“……手痒痒”,让学生找出读一读,加深感受并借鉴这种形象化的写法。(二)对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文中关键句:“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原因:见到狼的嬉戏及垂死的眼神让学生读读写狼的嬉戏及垂死的眼神的文字问:读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各位同学是否也稍稍地改变了对狼的固有的看法呢?(三)认识到其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原因:见第7—9节结合“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这句话,引导学谈谈生态遭破坏的现状问:作者是在以平静的口吻叙述狼的被消灭而带来的危害吗?齐读第7节,引导学生注意其中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本文的散文笔法,感受作者的痛惜和忏悔之情。(四)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11/31作者对狼的前三点认识,学生结合文本阅读,一般来说,是能够理解的,但真正要弄明白如何“像山那样思考”去听取狼的嗥叫,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需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最后一节。六.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最后一节1.学生自读,画出富含哲理和理解起来困难的句子2.学生质疑、相互讨论3.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我们现在从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目的?提示:找出相关语句,揣摩关键词(如:“这一时代的”“似乎”“大概……,不过……”等)明确:我们“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本身并无什么错误,而且也应该考虑这些,但问题是我们仅仅着眼于我们自身而不顾及其他,仅仅着眼于现在而不顾及长远,这样我们也便不难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句话了。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表达的也正是的意思吧。②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作者又是怎样认识狼的呢?提示:荒野中的万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明确:荒野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12/31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应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这样我们便可明白作者对狼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对其生态价值的认识上,而是将其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它与人一样都是自然的一员,人与狼本质上是平等的。行文至此水到渠成的把先前的以人类为本位的认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