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_寻隐者不遇教案通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5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_寻隐者不遇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第一篇】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板书:唐〃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二、读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讨论:寻?隐者?遇?3、想想题目的意思。4、引导质疑。三、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2/15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5、背一背。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想问句,同桌练习。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六、补充阅读贾岛《题诗后》七、作业1、填诗,练字寻()者不遇()下问童子,3/15言师采()去。只在此山中,云()不知处。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八、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失望只在此山中,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第二篇】一、释题质疑。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2、释题。寻:寻找、寻访。隐者:隐居山林的人。不遇:没有遇到。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4/153、质疑。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二、初读课文。1、自读古诗。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3、师重点指导。言:说。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只:就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5/15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4、指导书写。“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第三篇】《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公开课教案: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同学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同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同学“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同学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布置: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6/15诗。(二)初读: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三)细读:同学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四)赏读:同学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同学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身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到此环节,同学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同学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同学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扮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在讨论、扮演的过程中,使同学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在各小组汇报扮演后注意从同学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同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同学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同学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7/15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第四篇】教学目标: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本诗,正确美观地默写本诗。掌握字词句意思,将诗意说准确、具体、丰满。凭借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一、故事导入,揭题释题推敲的故事——引入贾岛唐朝有个诗人,写诗特别讲究。有一回,他写了一行诗“僧敲月下门”。可是他对这个“敲”字还不太满意,换个“推”字吧,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不满意。走在大街上,他就这样一边做动作,一边不停地念:“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看到他这个样子,过路的人都笑话他,可他一点儿也不在意。结果迷迷糊糊中,他撞倒了当时做大官的韩愈的侍卫队上。哎呀!这还了得!侍卫立刻把他抓到韩愈面前。韩愈了解了情况,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和他一起研究,最后定下了还是“僧敲月下门”比较好。从此,这位大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你们想认识这位写诗特别认真的诗人吗?(板书:贾岛)揭题、解题:这个题目读得懂吗?寻隐者不遇读了诗题,你还想知道什么?质疑。板书:谁寻?为什么寻不到隐者?隐者是谁?——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一串串的好奇和疑虑,轻轻拂去时间的尘埃,翻开被唐朝的风宋朝的雨清扫过的诗行,走进贾岛精神世界里最幽深的角落,伴随他一起寻找心中的向往和8/15渴望。二、反复读诗,了解诗意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做记号。自由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行诗句。说通顺。再读全诗,质疑: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哪怕是一个字、词。——真正的高手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这首诗读起来好像并不难懂,但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贾岛写诗是特别讲究,要不然怎么能被称为“推敲诗人”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边对照诗,一边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看看这首诗除了字面的意思,究竟还有什么魅力让它得以流传至今。说具体。自由说诗意。说话发散点——松树外形、童子(儿童诗相机)外貌、动作、采药?(逍遥的生活方式)说生动,说饱满点拨:简洁——以问代答。三、再现情境,深化诗意,凸现情感脉络化境——想象让我们伴着音乐(佛教音乐《静心曲》),随着诗人轻快的脚步出发吧!请闭上你的眼睛。——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诗人心情很好(词串:兴致勃9/15勃、乘兴而来、兴趣盎然、兴高采烈……),想起自己那位隐居在山林里的好友,便兴致勃勃地上山找他来了。在一棵遒劲的古松下,就看见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你看见了那棵大大的松树了吗?(看见,什么样子?)——那个小男孩你也看见了么?(看见,什么样子?)——诗人快步迎上前去,兴冲冲地问道:“你师父到哪里去了?”(想象诗人此刻的心情吧,问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子抬起头来,有礼貌地回答:“---------”——“哎呀,他到什么地方采药了呢?”“天哪,我乘兴而来,真是太不巧了。”——“回先生话--------”——“噢?他到底在山的什么地方呢?能说的清楚点儿么?”“---------”升华——说话睁开你的眼睛(关音乐)——你看到了那座座大山了么?你看见了那迷蒙的云雾了么?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说话练习:云海(发散:能把眼前的美景描述出来吗?)吟哦——背诵多么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哪!在这儿生活在这儿隐居,真是自由自在,飘飘欲仙哪!望着茫茫的大山,起伏的山峰,想着正在深山中采药的友人。诗人贾岛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范诵——引诵——再引诵——学生情不自禁跟诵10/15——全体高声吟诵凝情——书写带着一丝失望,带着一丝羡慕,带着对隐者那白云般高洁、青松般坚韧、童子般纯真的心灵世界的向往,诗人贾岛回到家中,挥笔写下了为后人广为传诵的这首诗《寻隐者不遇》。(坐姿、写字姿势)四、巩固——贾岛的诗刚写好,一位姓王的朋友正好来拜访他,看见贾岛坐在课桌前,快步走上去问:“贾兄啊,最近又有什么新作啊!”——“王兄啊……”(生读诗)——“松下问童子,贾兄问了什么呀?”——“只在此山中,是谁说的呀?”——“那么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噢,原来把问话都省略了呀!妙哉妙哉!难怪人们都称‘推敲诗人’呢!”五、拓展《剑客》中国古代,文人其实都有当文官报国救世界的梦想。真正让他做了官,倒也未必是个优秀的管理人才,大诗人李白就是个好诗人却不是个当官的好料子。贾岛同样如此,大家请看:——也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11/15寻隐者不遇教案大班【第五篇】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初读得其韵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这里的“不遇”就是(没有遇到。)寻隐者不遇就是(寻访隐者没有遇到。)(板书:寻隐者不遇)今天我们就和诗人贾岛一起去寻访隐者。过渡: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说一说。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标出停顿、重音符号)注意读出五言绝句的节奏美,要读出诗的韵味。(初步体会平仄的音步)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人在寻访隐者的过程中遇到了——(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诗人追问在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中。)在山里什么地方呢?——(山中云雾很多,我也不知道在哪里。)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谁来给大家再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体会?12/15设计意图:读是为了读得字正腔圆,停顿合理,读出诗的韵脚,韵味;说是为了理解诗意,这首诗没有生字,诗意浅显易懂,通过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的意思。再读出自己的理解。再读悟其情师: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上,还体现在谋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根据人物的问答,谁来把“贾岛”“童子”“师傅”这三个词语填写到故事前的括号中,指一名学生填写,写后读一读。第一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第二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第三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小结:三问三答应该为六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四句二十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请学生上台来表演三问三答。(点评)问“贾岛”,当你不辞辛苦地来拜访隐者,在与童子的问答中,你的心情起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体会诗人的感情,试试通过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情感变化表13/15达出来。设计意图:填人物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跳脱这种特殊的句式,一问三答并不是童子饶舌,而是在来人一再询问之下才应答的,只不过囿于幅省略了。每一句诗都体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潜心涵咏中方能体会。三读会其意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隐者,令诗人的情感如此跌宕起伏?隐者始终没有出现,但他的神态、他的气息、他的品格我们在诗句中可以找到蛛丝马迹。过渡: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