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初中化学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初中化学教案【第一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30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一、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二、新课教学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小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使用→钛的利用3/30我国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目前正大量使用的是钢和铝合金材料,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之一。2、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活动与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2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3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实验安全: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导热。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6用铁锤锤一下(验证金属的延展性)。学生活动,教师巡视。4/30思考、讨论、总结:1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纯净的铁和铝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2金属不同,其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3金属不同,其密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有轻金属和重金属之分,如铝为轻金属,而铜为重金属。4金属具有导热性。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不尽相同。师:金属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生: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师: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5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尽相同。6金属具有延展性。讨论:什么是延展性?(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师: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生:延展性。师:对!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制造。[讨论](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体?5/30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3制造飞机或机械底座对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有什么要求?4炊具加热时有没有熔化?说明炊具的熔点怎样?5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说明钨的熔点如何?钨可能还具有什么性质?学生讨论并总结:1常温下,汞即水银是液态。2说明有些金属在打磨后可能与某些物质反应而使表面的金属光泽失去。3制造飞机的金属密度小,机械底座的金属密度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4制造炊具的金属熔点一般较高。5钨的熔点很高,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性。师: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师: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板书]二、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6/30师:物质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质决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投影展示]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生讨论回答:(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用的时候刀刃容易卷起来;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①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②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4水龙头镀铬:①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②不易生锈;③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镀金虽然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7/30师: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生:不一定,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份资料。[投影]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硬度最高的金属——铬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师: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第1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8/30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二、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讨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生掌握得较好。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9/3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难点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环节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10/30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2、离子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3、离子化合物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11/30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环节三:巩固提升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环节四:小结作业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初中化学教案【第三篇】一、教学设计思路12/30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二、教案课题1空气授课人___学校___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13/30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