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_化石燃料的利用评课稿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_化石燃料的利用评课稿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化石燃料的利用评课稿【第一篇】在日常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知识点总结之化石燃料的利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大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后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化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开发和使用这些化石能源。燃料燃烧对空气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两点:①形成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②形成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造成)。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2/10煤中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时排出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应该使用脱硫煤。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通过上面对化石燃料的利用知识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知识点的总结学习。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同学们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还熟悉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通过上面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下面是对化学中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知识的讲解内容,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3/10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通过上面对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内容知识的`讲解,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哦。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三大化石燃料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以上对化学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识的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吧。4/10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两种绿色能源下面是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点的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可燃性c2h5oh3o2点燃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上面对化学中两种绿色能源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的哦。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最理想的燃料关于化学的学习中,下面是我们对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哦。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5/10上面对化学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化石燃料的利用评课稿【第二篇】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的6/10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化石燃料的利用评课稿【第三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2过程与方法: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活动及上网查询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及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7/10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关注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常见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交流讨论化石燃料1课时;探究活动2课时一、设置情境[老师]大家都见过、使用过一些燃料,请同学们说说(柴草、煤、天燃气等)[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宝贵的财富—————化石燃料二、提出问题课前布置学生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学习。1、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课本阅读和上网查询资料请完成下表:煤石油天然气所含元素所含物质用途燃烧产物2请你调查一下,煤、液化气、天然气、管道煤气的市场8/10价格各是多少?你认为我市应选择推广哪一种燃料?简要说明理由。2、简要说明煤和石油作为燃料的弊端3、为什么说煤和石油作为一种燃料燃烧太可惜了?三、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课前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1燃料调查组2环保组3燃料利用研究组4新能源组然后要求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推举一名成员汇报研究成果。四、练习应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书上和达标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化石燃料的利用评课稿【第四篇】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教学难点: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你知道哪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9/10一、化石燃料交流讨论:你对煤、石油、天然气了解多少?常见燃料的热值与价格:燃料热值j/kg价格y/kg原煤:2.1×107、0.4原油:4.2×107、、1.5天然气:3.9×107、2.8煤气:1.56×107、1.5液化气:4.7×107、4.0柴草:1.7×107、0.3。问题情景: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探明储量、年产量石油32.7亿吨、1.6亿吨天然气、13700亿立方米、217亿立方米煤、1145亿吨、12.4亿吨。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①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化2.热污染3.大气污染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闻臭味而察觉到煤气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1l一氧化碳的质量约为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跟赤铁矿中的三氧化二10/10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问:①请找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②请找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你认为在实验室中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一氧化碳?为什么?总结: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尽可能地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炼焦过程及其产品的使用。2、石油的分馏以及产品的使用总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地球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另外,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仅仅用作燃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我们要提倡节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时要加强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设计意图:培养关注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懂得节约能源;并知道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拓展视野:p107石油的开采,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