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基础知识综合(8分)泱泱中华,从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怒斥敌人,深恶痛绝,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邓稼先殷.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太空3人组”身处苍穹,俯瞰祖国大地,“出差”星辰大海超100天,演绎中国式“宇宙级浪漫”……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①在悠久中国文明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和的强大动力。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7.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A.想要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B.读书就要认真深入的研究。C.读书就要博览,以便全面的了解历史。D.不能因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8、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殷.红鞠躬尽cuì9.本文采用什么写法写吕蒙读书大有长进的?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2分)2.画横线句子中“都”一词的词性是()(2分)A.介词B.副词C.连词3.依次填入上文横线空白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凝聚发展生存B.发展生存凝聚C.凝聚生存发展4.指出①句中的错误并修改(2分)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1)独坐幽篁里,□□□□□。(唐代王维《竹里馆》)(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4)岑参的《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句子是:□□□□□□□,□□□□□□□。(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两句是:□□□□□,□□□□□。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7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②。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蒲伏:同“匍”。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①及.项梁渡淮()②信杖剑从.之()③一军皆.惊()1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是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译为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1)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书刊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缺乏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还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且时间越久,还原的难度越大。(2)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5寸,3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遍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汰?(3)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的方式。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盘和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3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4)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5)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话动中,部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与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要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6)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删改)13.第(1)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2分)。A.举例子、作比较B.打比方、作诠释C.作比较、打比方D.举例子、作诠释14.第(5)段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电子解码器每次升级换代,都尽可能与已有的数字存储器件兼容。B.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存储器件。C.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D.收藏已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状态。15.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书刊杂志上保存的文化信息,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解读,因此它是比数字化存储方式更值得推广的文化传承形式。B.由软盘已被淘汰,录音录像带正在被淘汰,可以想到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将来也可能会被淘汰。C.市场需求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势必使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上保存。D.已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6分)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③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④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⑤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做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⑥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⑦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⑧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⑨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⑩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⑪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⑫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⑬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⑭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⑮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砖垛,要活成精呢!”⑯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⑰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⑱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16.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B.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不得不屈从命运的生存态度。C.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十分契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17.第③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18.理解第⑰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2分)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1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20.本文第⑬段画波浪线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五)名著阅读(8分)21.下列有关《骆驼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骆驼祥子是对祥子性格和命运的一种概括。小说通过对祥子命运的记叙,无情地批判了那个黑暗的社会。B.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北平城里拉车,他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D.《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22.有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下面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2分)大概的说吧,A.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B.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