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检测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题认真读题细心答题工整书写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niànɡ)黄晕(yūn)咄咄逼人(duō)B.贮蓄(zhù)静谧(mì)彩棱镜(lénɡ)C.粗犷(ɡuǎnɡ)应和(huò)山岛竦峙(zhì)D.吝啬(lìn)莅临(lì)绿茵茵(yā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造纺澄清诱惑倾盆瓢泼B.慈善肌肤地毯淅淅历历C.水藻高邈屋檐争先恐后D.化妆萧瑟骄媚盛气凌人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1)他不禁又沉浸在那个一直________在脑海里的美丽梦境中.(2)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________了山的心灵.(3)我正________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____地走过我的身旁.A.萦绕贴紧欣赏泰然自若B.环绕贴近观赏悠然自得C.环绕贴近观赏泰然自若D.萦绕贴紧欣赏悠然自得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B.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天眼之父”南仁东先生的故事.C.本月底前,北京通州区将正式采用共享自行车“电子围栏”技术,对所有共享自行车进行规范化管理.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朱自清的《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充盈着生命的灵气.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C.《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他自号少陵野老.6.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句。(2分)例句:有的人在人生之土上播下了勤劳和汗水,于是他收获了一片辉煌;有的人在人生之土上播下了怠惰和懒散,于是他收获了一份荒凉;,。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4分)7.默写填空(6分)(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在《咏雪》中,谢太傅问了一个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5分)瀑布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注①青冥:青色的天空②素:白色的生绢。8.这首诗是对瀑布的描写,其中“---”一词夸张地写出了瀑布的垂直距离高,突出了其---的特点。(2分)9.请赏析“白日悬秋天”中的“悬”字的妙处。(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2)下车引.之引(3)相委.而去委(4)明日早,令人求故人令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与家君/期日中B.恐其/自食其言也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分)(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2分)13.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3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4、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分)15、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备选词:萌动涌动蔓延洋溢】(2分)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16、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分)第②小节:第③小节:第④小节:17、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赞颂了师生之间,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2分)18、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13分)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19.“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21.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3分)四、写作(共40分)22.请以《这个初秋我很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快乐、幸福、伤心、彷徨”等使标题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