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收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收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实践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2/23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1.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课件,方格纸,彩笔。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一)]二、探索新知1、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3/23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画条形统计图)3、制作条形统计图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格纸。)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办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师:刚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办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4、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通过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1、试一试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4/23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五、实践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2cm3cm一格表示100个多个单位2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5/2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第二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一、感受平移今天早上,同学们是怎样到校的?(骑车、走路)骑车、走路都是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也是运动的,你们愿意看一看吗?出示汽车图片,请你说一说汽车是怎样运动的?出示电梯图片,请你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出示蝴蝶图片展开,请你说一说蝴蝶图片展开是怎样运动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好,就以大家说的来命名(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6/23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二、怎样平移多媒体课件出示: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先回忆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平移方法,看他先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小组交流反馈汇报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电脑演示三种方法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电脑演示,及时小结。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7/23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三、练习平移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1)出示小船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对应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2.设计运用,引入生活。(1)出示梯形图:按要求移动。(2)出示船图:如果你现在是一名轮船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指定地点,那么,你能用哪些不同的平移方法做到呢?试一试吧!要求:为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不同的方法,最后在全班交流。3画平移后的图形。(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8/23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吗?请注意,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4)转换练习。教师出示一把直角三角尺,并投影出示格子纸。把三角尺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3格;把三角尺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个别学生上台按要求操作演示。(同桌练习,一人提要求,一人操作)4体验平移的价值。(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2)学生默读课本65页第3题,按书上办法操作。(3)观察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在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4)学生尝试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9/23(5)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四.全课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图形的平移形状、大小位置平移不变变了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第三篇】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们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一、讨论中理解60÷4+2×360÷(4+2)×360÷(4+2×3)通过学生的计算,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10/23很好的平台.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二、尝试中规范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1)先减再乘最后除32×800–400÷25(2)先除再减最后乘32×800–400÷25(3)先减再除最后乘32×800–400÷25规范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三、质疑中发展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再思考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要想知道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首先要知道什么?(合唱组的人数和美术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美术组的人数应该怎么做?(没告诉,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列示8+6=1411/2314×2=28)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算式84÷28=3如果列综合算式84÷(8+6)×2对吗?(小组交流)反馈:不对,因为(8+6)×2是美术组的人数,所以这里要用中括号。学生独立完成算式,后讨论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再算(),最后算()四、巩固练习下面的运算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订正。36+65÷5-20=100÷5-20=0()320÷[(24-16)×4]=320÷8×4=40×4=160()48-(36+350÷50)=48-(36+7)=48-43=5()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第四篇】1、认知目标: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12/23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2、技能目标: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情感目标: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一、故事导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254+687+313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1揭示课题: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定律”)13/233基本运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