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汇集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6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汇集4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汇集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第一篇】教学目标: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⒉量一量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⑵汇报结果。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⑷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1米1分米=1米=1.1米2/16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⒊再量一量。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②汇报结果。⒋试一试媒体出示燕子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⒌激趣活动。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汇报:1米70厘米=(1.7)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3/16(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第二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科书第72页。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复习旧知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4+15+25-28-25+37+13-16-2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学生口算后交流。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4/16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2.学习计算顺序。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3.揭示课题。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同桌讨论。◆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b。走了2只;又走了2只。5/16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3.交流。a。说说“8-2-2”的含义。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4.小结并补充课题。1.第72页“做一做”。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3.练习十一的第3、6题。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6/16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当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当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个亮点。7/16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第三篇】⑴使同学认识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的方法。⑵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⑶通过学习,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一、说圆环。⑴剪圆环活动。出示一个同心圆环;让同学用一张白纸剪出同样的一个圆环。⑵说剪圆环的过程。让同学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二、算圆环。8/161、教学例10出示例10和图。师问:从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同学汇报和交流方法。同学自主尝试练习。交流解答过程。同学交流(同学作品放在视频投影仪上向全班介绍):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面积-小圆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步骤,可先算大圆面积,再算小圆面积,最后用减法算圆环面积;全班介绍,教师板书解答的全过程。2、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和图形,理解题意。同学独立计算。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同学半圆的面积必需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3、教学“练一练”考虑:(1)求涂色局部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2)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3)第一个图形,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练习?第二个图形呢?(4)同学独立完成,并全班交流。反馈时,注意加法求组合图形面积和减法求组合图形的不同。9/16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先说说每个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线段的长度?再让同学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同学作业,并交流方法。2、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同学根据图形作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同学通过计算检验所作出的判读。3、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1)观察图,理解题意。(2)指导分析。4、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师问:你能估计出每种花卉分别所占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吗?指导用画出辅导线的方法,来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同学独立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完成后交方法。四、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五、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缓刑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六、作业10/16练习十九第6题、第8题.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第四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2.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生:愿意。11/16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40÷2=18÷6=200×4=42÷2=80÷4=75÷3=其中80÷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同学口算75÷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第一道例题。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师:你会列式吗?同学列式,教师板书。12/162在交流中掌握方法。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①因为200×4=800,所以800÷4=200;②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③因为8÷4=2,所以800÷4=200。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3在练习中巩固算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2.教学第二道例题。1创设情境。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13/16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2)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估算。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3笔算。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