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最新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万能(最新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第一篇】1、学生通过学习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3、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课文写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多媒体课件。一、课前谈话,设疑激趣。2/211、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指名读、齐读。2、为什么要读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明白这句话的道理。二、导入新课。1、大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理想,比如做科学家、画家、医生、运动员等等。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做这种工作呢?(板书:扫路人)2、指名说说想不想,并陈述理由。3、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课文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扫路人。(补全题目,板书:天游峰的)4、齐读课题,突出“天游峰”和“扫路人”。5、从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文既写了天游峰,又写了扫路人)6、课文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就是写了这两个方面,那么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这位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三、品读课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险”。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天游峰是个怎样的山峰?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画自悟,师巡回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第2节、第7节(第7节最3/21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天游峰的高、险)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险)“九百多级石梯”,(高,台阶多)“银丝”、“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教学时抓住“抛”字用换词法(落)指导学生朗读感悟。②“终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来反衬天游峰的高和险,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会“好不得意”)③“顶天立地”(高)“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多,要登上去很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险)④指导看图体会。4、整体出示第2、7两节(第7节最后一句不出示)。听课文配乐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5、齐读这两节。6、天游峰是这样的高这样的险,台阶是这样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却要天天扫这些台阶――(红色显示第7节最后一句)①齐读。②我为什么要倒抽一口气?(因为天游峰又高又险,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扫路人这样不怕危险,不4/21顾劳累地扫石阶,感到很惊讶!很佩服!)③可不可以把“一级一级”改为“一级级”?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④指导朗读:“一级一级”要慢些,要读出老人扫得很认真、一丝不荀,是一点一点扫的。省略号要慢两拍,因为扫地扫得很累,“倒抽一口气”要轻些。7、过渡:天游峰很高很险,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位老人却要每天重复做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四、品读课文,感悟老人形象。1、出示文中彩图,师解说: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他手里拿着一把扫帚,头发、胡须都是白的说明他的年纪很大,从他微笑的神态可以看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也很快乐。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老人的句段,用“”标画有关语句,并注明你画的文字是从哪个方面刻画老人形象的。2、生自读、自画,师巡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3、交流:(指名说,相机出示相关段落文字,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老人的形象)①老人的外貌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出示第3、8两节(写外貌的文字用红色强调)②这样的老人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褪色”“运动鞋”说明老人节约、朴素、辛苦、生活条5/21件不优越。“精瘦”“瘦削”“黝黑”“炯炯有神”说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劳。“慈善”说明老人很善良。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说。4、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到了扫路声)读第2节相关文字。5、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要分开呢?两次描写有什么有不同?(从作者的角度看,第一处是粗看,因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处是仔细打量,因为“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这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读这两外文字(以蓝色出示)6、作者为什么要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指名说(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样谈自己的工作的?引出4―6节。指名读。交流、体会:“沏茶”说明老人热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上,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说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欢自己的工作,对这6/21份工作很满足,工作虽重但心情很好。“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欣赏,免费旅游。累在身上,乐在心里。7、这位老人多大了?(70岁)出示第9―12节。读。老人说这话时是什么神态?(悠然)老人会离开这里吗?(不会)把“我能舍得走吗?”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更能从中体会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为什么不想离开?(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体会老人对大山的情怀。)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练读,读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语气。8、过渡:这位老人的态度感动了我,所以我在临走时――――(出示第11、12节)抓住“紧紧”“再”体会。(“紧紧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握手表示友好,“紧紧地抓住”抓得更紧了,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还要回来,30年以后还要来,这么长的时间都没忘记这位扫路人,可见扫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为什么是30年后再来看老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祝福,对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了老人的自信和对生活充满信心。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勤劳,天天这样扫,锻炼了身体;山上空气好,环7/21境好;老人不会离开这里更不会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岁)引读这两节,体会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9、课堂练习。①老人爱天游峰,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离开这里,宿鸟也不舍得离开这里,它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在原外。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回到住地,作者打开笔记本,写下了这样一句话:。②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为什么说“笑声一直伴随着我回到住地”?(笑声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伴随”表示时间很长很久,说明扫路人对“我”的影响太深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改写课文最后一句话:xxxxxxxx“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xxxxxxxxx。”练写。指名读一读。10、分角色或自由朗读3―12节。五、拓展研讨。天游峰又高又险,台阶又多,游人登上山都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扫台阶,他累不累呢?(出示相关语句)学生读一读、议一议。交流:身累心不累。累:天游峰高、险、台阶多,天天扫当然累。不累:习惯了;不舍得离开;扫干净了路心里高兴不8/21觉得累;以苦为乐,热爱生活;爱上了这里爱上了这个工作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老人轻轻松松的语气、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从老人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豁达)可看出。六、总结课文。正因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的心胸,他才会在这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上风里来,雨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正是这种平凡却伟大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可见――――(出示:平凡的就是伟大的)齐读。我们都是平凡的,但我们要向这位老人学习,学习他以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就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吧―――――齐读课题。七、作业。1、仿照课文写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侧面烘托),观察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用准确生动的词句写一段话,反映人物的特点。2、阅读相关的文章:《峨眉铺路人》、《守林人》、《挑山工》。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高而险台阶多难攀登不舍得累岁扫路人不怕累能吃苦爱生活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小学语文教案万能【第二篇】9/2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优良品质。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2、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体会文中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含义。多媒体课件阅读法1、指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2、学生互相纠错,重点指导易错字。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整理课文,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3、针对全文,学生质疑。学生甲:民族小学有哪些民族的学生?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来民族小学上学的学生有白族、景颇族、阿昌族,还有汉族的。(老师指挂图)看,他们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学生乙:这些学生是怎样上课的?课文第2、3自然段中说,他们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他们学习多认真啊!学生丙:下课了,学生们又是怎样活动的?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10/21跳舞,有的摔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4、通读全文,整体感悟。课文记叙的是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况,歌颂了全国民族大团结,亲如一家的大好景象。1、让学生反复读,自读自悟。2、老师导读,重点答疑。要读出小学生非常开心、活泼、开朗的气氛。3、指名竞读,榜样示范。4、放录音,有感情地跟读。你愿意到这所民族小学来学习吗?为什么?《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课时第二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背诵课文。11/21情境教学法、课件。师:今天有几位老师要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生:欢迎!师:同学们真热情,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主人!那老师提议我们朗诵一首儿歌表示一下我们的热情好不好?生:好!师(屏幕显示)这是我们前面学的一首儿歌《秋叶飘飘》,我们一起美美地读给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老师听吧。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季节来了?(秋天)除了秋天,你还知道哪些季节呢?(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四个季节合在一起,我们就称它们为――四季。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化妆师,它装扮出了美丽的四季,有个作家用神笔写了一首有趣的儿歌,题目就叫“四季”,(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读一遍课题(学生读题)。1、温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儿歌的生字,大家喜爱的喜羊羊想要和大家做摘苹果游戏考考大家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