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及教案_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通用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6《桃花源记》说课稿及教案_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通用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桃花源记》说课稿及教案_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通用8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桃花源记》说课稿及教案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第一篇】《桃花源记》是初中八年级第五单元的1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5文章的体裁不同,有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桃花源记》这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作者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教学目的: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积累文言词语对照课文注解独立完成课文翻译;诵读课文并背诵。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并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看待课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2/36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欣赏、探究。1、主要运用诵读、启发、读书指导及欣赏、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2、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启发,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3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4、文中的一些探讨性题目,可运用探究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小组合作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赏析、研读——知识拓展延伸——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1、导入并题解。在中国,素有“山川以人而胜”的传统。所谓“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自从陶渊明作了《桃花源记》以后,桃源仙境名声大噪。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涉足山溪,探寻灵秘。今天我们就与东晋大文豪一览桃源仙境。叫两、三个学生书写课题。3/36分析:源、园“源”字的偏旁是“シ”,与水有关,从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里写水的句子有“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从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尽头、源头,在比较隐秘的地方。所以不仅仅是指“桃花园子”。以后不要书写错了。2、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学生齐读,掌握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复述故事并口头疏通文意。3、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一学生读,读后点评。4、赏析及探究问题。听录音朗诵感受桃花源的美的意境。让同学到文中寻找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并说说是什么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36——人情美展开想象与联想用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描绘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及社会风尚。如:这里的______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物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生活美,人情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终美好,让人向往呢?探究桃源人举家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的原因?由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要求:朗读是应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如“乃大惊”,“皆叹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源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战乱连年的年代,优美的世外桃源是否存在?(结合前面的写作背景分析)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作者写这些句子目的是什么?(同学可通过读课文最后两段来了解)暗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5/36师小结:这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似梦似真,这些都不过是陶渊明巧妙的安排,理想的寄托,美好的愿望而已,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桃花源让后人津津乐道,可见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了。作业背诵全文。6、知识拓展延伸。抽一生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理想的明天。7、最后让同学随着音乐朗读课文感受桃花源的美。8、说课板书:景色美战乱生活美没有压迫人情美剥削《桃花源记》说课稿及教案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第二篇】《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文言文。教材内容:作者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了一定的社会理想。教材特色:语言浅显易懂,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教材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审美情趣的作用。6/36新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的内容。3、领会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培养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重难点: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难点1、领会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2、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应该可以自行疏解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但仍很片面,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7/36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点拨法。教法的根本是学法,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不教,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学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等。我计划用多媒体课件1课时完成这一课的教学。我将从情境导入,检查预习,译读品味,体验欣赏,拓展延伸,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等环节进行教学。(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教师以一幅桃花源图片配上轻音乐,在这其中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四季风景如画,当春天桃花盛开时,人们在田间自由的耕种,老人和小孩悠闲自在地生活着,这个地方就是“世外桃源”。它源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文中去领略一番吧。设计意图以音乐渲染情境,美丽的图片能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想象。(二)预习检查新课标指出:“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同时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能8/36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简介作者。教师先检查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情况,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能从课下注解了解到陶渊明的部分知识,显然这些知识还不够,教师出示课件上的知识并引领学生去了解。2、全班齐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对字音、节奏、情感的把握情况。如果学生对字音、节奏、情感把握有偏差,就安排学生对照课下注解自读课文纠正字音、节奏、情感的环节。3、学生对照课下注解自读课文。教师讲明自读要求。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班级,对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查字典等提出表扬,以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4、展示朗读成果。教师请几位学生读课文,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字音、节奏、情感。并安排教师师范朗读:“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5、再次齐读课文。设计意图1、让学生简介作者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2、将字音的教学放在朗读中,符合学生接受新知的规律。3、教师在学生最需要的地方示范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36(三)译读品味新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1、复习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和信达雅要求。2、同桌互译全文。教师先提出要求:用铅笔圈下较难的字词或句子,然后学生对照课下注解一人一句翻译全文,教师在此巡视全班掌握学生翻译的情况,并相应答疑。3、全班交流疑难点。4、教师出示检测题。设计意图1、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能粗略看懂1文言文并能尝试着用现代汉语把文意表达出来,已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2、通过检测题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四)体验欣赏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穿越时空连线,让学生扮演记者和渔人、桃花源村人对话,在这样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记录并用多媒体呈现出来。2、问题有:1、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尚如何?10/36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为什么?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并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符合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五)拓展延伸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我们今天的社会便出现了很多桃花源。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桃花源呢?写出你的导游词。(六)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桃花源,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老师希望每位同学能树立起自己的理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设计意图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背诵全文2、选做题:用自己的话叙述文中的故事,并说给父母听。3、拓展题:预习24课《大道之行也》,找出和《桃花源11/36记》的内在联系。设计意图作业分层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1、对于这文言文的学习,我认为朗读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在备课时主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照课下注解自行朗读课文、疏解课文。通过朗读展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充分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二主”作用。2、创设情境,时空连线让学生与文中人对话,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作业设计分层次,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聆听。《桃花源记》说课稿及教案桃花源记说课稿一等奖【第三篇】1、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2、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1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12/36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3、作者思想理解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