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科学教案小学(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科学教案小学(4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科学教案小学【第一篇】1.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皮肤等。2.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3.在观察研究中愿意与他人合作。1、米饭、面包、包子、馒头、各种水果等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食物、2、其他物品:鲜花,玩具,乒乓球,冰棒、复读机、课件等信息搜集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索法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满桌丰盛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让学生观看。问:面对这样一满桌丰盛的饭菜,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的回答,然后共同个归纳: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能够引起我们的食欲,“色香味”中的“色”是指食物的不同颜色,“香”是指食物发出的气味,“味”是指食物各种各样2/10不同的味道。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并描述食物的色香味。1分小组观察所准备的食物每个小组一张观察表格,讲解怎样看懂表格,和如何填写表格,并将观察到的填写在表格中。2集体交流观察到的食物特点,教师进行板书。3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中去归纳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不同气味,通过用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道……三、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对其他物体进行综合观察1、我们除了用眼睛、鼻子、嘴巴观察问题以为,还可以用哪些器官和方式来观察物体?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分给不同的鲜花、玩具、冰棒、乒乓球、复读机、水果等材料研究,要求:用多种方法观察这些物体2、观察,然后进行交流3、引导学生进行描述,观察物体还要用到听觉器官耳朵,触觉器官皮肤、如:观察复读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等等方法来辨别四、归纳总结1、说说我们今天观察物体要用到那些器官?这些器官能认识到物体的哪些特征?2、归纳这些器官的作用:3/10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不同气味、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触觉器官(皮肤)——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现状,光滑粗糙。科学教案小学【第二篇】教师活动引入。学生活动传粉读图、分类、填空、出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图片和实物标本填空、讨论、比较。由春天的景象引入。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和幻灯片。观察、描述果实和种子的过程并交流讨论。果实、种子的形成。读花的结构图、观察、回忆、认知。一、引入:春天来了,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处繁华似锦。请你形容一下你看到的花的形态,你注意到它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你能说出这些变化吗?(由花蕾到开放,再盛开,再萎谢。)为什么会这样?二、新课4/10定义:植物开花后,雄蕊中的花粉。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分类:看挂图,了解豌豆花和棉花的传粉情况,填书上的空。小结:传粉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引导学生讨论:1。你认为哪种传粉方式最普遍?说明理由。2。你认为异花传粉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教师小结: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也不是绝对的。虫媒花:演示一组虫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的?”谈谈你认为虫媒花是靠什么吸引昆虫的。说说昆虫是怎样帮助花传粉的。风媒花:演示一组风媒花的图片及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与虫媒花比较并讨论:说说风媒花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植物传粉有什么作用?演示被子植物的雌蕊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已形成的表象,建立新的表象。演示花粉的萌发过程和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动画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认知。根据学生以往的观察,引导学生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花的各部分的变化。教师小结并板书。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水稻、苹果树等作物在开花期间传粉受阻或开花期间出现天气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对农作物的产量会不会造成影响?为什么?”从而让学生了5/10解人工受粉,并进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人们对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利用情况,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野生植物驯化种植的悠久历史;畅谈当前全球性的大问题:粮食问题,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被子植物开花后,传粉、受精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密切相关;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全球面临的粮食紧缺问题。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或相反的、有一定依据的观点,进行调查和探究。“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进入胚囊后,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就要发生变化,它们变化的同时,也就是子房发育的过程,子房发育的结果,就意味着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都非常抽象,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学生易于接受。书上没有提到受精极核,也没有讲它的发育,我认为应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片面的。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讨论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的形成,了解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教案小学【第三篇】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6/10“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一、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多媒体设备。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具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课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7/10(二)新课教学◆活动:欣赏建筑美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2.教师归纳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学生写诗并朗诵。4.教师归纳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8/10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建筑物美的表现: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科学教案小学【第四篇】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2、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3、探究中能够与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4、通过研究溶洞,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1.学生准备:1滴管、烧杯、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吸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鹅卵石等。2收集一些溶洞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课前参观当地的溶洞。2.教师准备:1有关溶洞的声像资料。2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课件。一、认识溶洞及其内部地貌特点。1、教师提供生动、丰富的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溶洞。2、深入仔细地观察并结合已有的经验,使学生认识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并充分描述其特点。9/10二、研究溶洞的形成原因。介绍溶洞存在的地理位置。人们经过考察发现,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1、提出问题: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溶洞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吗?有什么关系?1学生分组讨论。2提出假设。2、指导学生做岩石腐蚀实验。1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2分组实验。3师生交流。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②你们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秘密?(石灰岩的岩石都能被盐酸腐蚀)3、利用类比推理分析溶洞的形成。三、研究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1、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态特点和溶洞的形成过程推想其成因,让学生充分讨论生并利用实验验证。问:当酸性水流经石灰岩表面或沿裂缝渗透到岩石后,流走的水中会增加什么物质?2、分组实验1用吸管往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现什么现象?2继续往里面吹气,又会发现什么现象?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有什么现象发生?10/103、分组汇报并分析实验结果。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成因。5、播放钟乳石形成的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6、引导学生根据钟乳石的形成过程,推想石笋、石柱的成因。7、播放石笋、石柱的形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石笋、石柱的形成过程。四、拓展。1、大便器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种难以除去的物质,你们有什么办法除去它吗?2、炊壶底部的水垢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