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里学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常海勇安全B076摘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密切而重要的联系。因为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无论是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交往和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知识帮助。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压抑、浮躁等心理状况直接反映到操作规范性、工作效率方面。安全心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安全管理在煤炭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煤矿实际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消除矿井“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事故发生率,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关键词:安全心理学;煤矿;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指导老师:张景钢安全心理学是以企业组织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直接体现了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主要特点:事前预防。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安全心理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就是指在煤矿井下的循环作业中,“人,机,环境”之间的合理安全配置,从而实现人安全行为,最终达到生产的安全状态。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重点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具有极大自由度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煤矿事故中,除了井下环境和设备等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就要运用安全工程心理学的原理,逐步培养提高井下职工的规范操作和自我控制素质减少失误,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感知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人的行为选择与其对客观事物状态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准确的感知是人的安全行为的前题,它对煤矿井下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煤矿井下职工在作业时,要做到安全高效,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状况和特殊环境的感观效果,记忆理解,而达到人与各种事物环境、生产安全的适应和协调。井下职工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所处环境状态情况,做出准确的辩识和判断,这样才能在操作行为上做到及时预防,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影响了煤炭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事故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难题。国内外的事故统计表明,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急躁、焦虑等情绪,致使行为的不稳定,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并且当事故发生后,不能采取积极有效处置办法。而良好心理状态则有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避免事故的产生和及时有效地处置事故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但是目前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把功夫更多地下在规范行为和严格规章等方面,对职工心理因素重视不够。1煤矿安全管理运用心理学的重要性安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人的事故行为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能力、个性、经验、性别、年龄、作息制度、作业负荷、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与事故的关系,人为差错的类型及原因,是研究以如何减少生产事故为目的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在生产过程中人的认知规律和对发生事故时人的心理状态的分析,从而提出加强安全教育,在组织制度和操作技术上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预防那些容易使人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反应和错误操作行为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保证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研究分析员工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制定出切合实际、保护广大员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建立员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从而使员工在生产中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作出适应性的反应,用心理指导行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2与安全有关的心理行为的因素分析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时,离不开心理调节。一般来说,人不可能随时都能保持正常心理状态,有时也会出现“侥幸麻痹”、“心不在焉”、“忘乎所以”、“晕头昏脑”等心理状态,造成不顾安危而后悔莫及的行为结果。1980—2000年我国发生的1203起重大事故致因统计表明,比例占82%的瓦斯爆炸、顶板事故、水害事故、运输提升以及瓦斯中毒窒息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比例分别为92.69%,92.88%,89.17%,75.65%和73.44%;另据2004—2005年间发生的国有煤矿的河南大平矿难、陕西陈家山矿难、辽宁孙家湾矿难以及黑龙江七台河矿难等8起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调查分析,违章行为和管理混乱都是事故诱发的主要原因。2.1.1进行性和突发性事故的心理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通常可分为进行性和突发性两类。进行性事故是指明知事故可能出现,但抱侥幸心理和责任心弱化而无防患措施造成的;突发性事故是指意想不到又缺乏心理准备而临时处置不当造成的。据统计,进行性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为什么人们有着追求安全的本能需要而又出现不顾及自身特别是他人安全的心理状态呢?究其心理原因主要有两条:1)腻烦心理使职工的安全自觉意识弱化。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接触太少,因畏惧心理知觉不清晰,注意力不强;接触太多,也会因腻烦心理使知觉不清晰、注意力分散。长期从事某一单纯类似的工作,就会由腻烦心理而不知不觉地放松安全警觉。2)逆反心理使职工的责任感淡化。责任感是行为中理智制约动机的主要因素,其形成源于理想追求、自尊满足和团体压力。实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理想追求和自尊满足引发的责任感稳定持久,由团体压力形成的责任感最易淡化;说服他人实施规范,威吓过高只会产生逆反心理、表面服从和寻找对策的行为,不会产生与理想自尊相联的责任感。我们进行安全管理,重点要在理想与自尊上启迪职工的责任感,而不能单单靠奖惩的团体压力来激发责任心。突发性事故的发生虽然出人意料,但如果有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或理准备,就能够临危不惧,迅速反应,在瞬时适当处置。人在劳动过程中,情绪中的哪一种状态处于异常或紧张,都可能影响人的行为过程中的反应与处置能力。情绪具有传导性、情境性,即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其它心理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保持良好心境,用理智驾驭情绪十分重要。2.1.2意志品质对事故的影响意志是人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活动的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和独立性。在安全中则表现为安全自觉意识强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危急时刻当机立断并及时做出应对决策,在情绪异常时能自我克制,关键时刻自我牺牲并能提出创见性的防范措施。心理调节和自控能力弱的人,在紧急情况时往往使感觉器官功能紊乱、动觉失调。如视觉模糊不清、动作迟缓没有节律,触觉麻木、敏感度降低、操作失灵、方位不准很容易造成突发性事故。2.1.3个性特点对事故的影响在对事故防范的情境中,人的有效活动的心理准备来自他的个性特征、训练水平、事故发现情报在眼耳到大脑再到手脚的传递速度、消除事故的基本处置时间和可能程度。在事故的情境分析中,导致错误行动造成事故的往往是反映于大脑的情报不充足,而弥补这种不足就要有事先的高质量的心理准备,有迅速根据以往经验从一种思维定势转向另一种思维定势的能力,予以防范处置;也可以运用条件反射,以“声、光、形、动”的各种安全信号,在关键部位或时刻唤起人们的有意注意,引起思维警觉;熟悉操作技能,对防患措施了如指掌,也能提高反应和处置能力,减少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人的行为与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事故形成和发生的过程中,导致人失误的心理过程和影响作用规律,对于控制和防止失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我们不仅要关心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它是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铜川煤业公司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重视人的尊严,注重人的需求,张扬人的本性,挖掘认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员工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使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我们要实现人的价值文化,就要充分认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企业每位员工的生命与健康得到基本保证,才能享受或更好的享受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如何展现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其又表现在哪里?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它是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最基本保证,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生存就无从谈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人因为事故而残疾,因为职业危害而身患职业病,他(她)的生活质量肯定就会大大的降低。其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执法要严、监督和考核必须要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总之,如何将心理学与煤矿实际更好的相结合,把理论化知识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指导和帮助我们将安全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参考文献: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