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养花说课稿_养花课文的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养花说课稿_养花课文的教案(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养花说课稿养花课文的教案【第一篇】《养花》是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综合复习”中的1课文,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写了养花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们交流,有疑问和同学讨论。重点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难点是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知识延伸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一生创作丰富,著名的长小说有《月牙》《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善于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他的《趵2/20突泉》《我家的猫》《草原》《养花》《林海》等曾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的段落,学习本课生字词。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1、班级基本概况。本人任教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学生共46人,男生15人,女生31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家庭结构复杂,单亲和留守儿童占85%。2、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这课文是围绕“乐趣”这条主线展开的,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法:1、本课可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围绕“我”为什么养花,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也可由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课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3/202、因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的感情。所以,在讲读中学生应逐段阅读,想想每段的主要意思;再思考各段之间的联系,从而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3、本文是1抒情散文,要加强朗读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过细地分析讲解。通过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理解“多么有意思呀!”“这多么有意思呀!”这两句话的含义。4、读写结合,学完文章后,可安排学生仿照文章的写法,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写1文章,写出种花草的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5、六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看课件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序教学法根椐教材特点,本课不宜用从段到到的程序开展教学,而是抓住“乐趣”这个词,学生想学哪一部分就深入学习课文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4/20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学生可以围绕养花“乐趣”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合作、讨论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和“课文是怎样把养花乐趣写具体的”这两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并使用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一)复习导入,引出“乐趣”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养花》这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了《养花》这课文主要写什么。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想知道养花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二)直奔重点,寻找“乐趣”读读课文,想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和老师、同学讨论。1、找出重点句,并引导学生讨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2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比较句子:①这就是养花的乐趣5/20②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3听录音,全班齐读。4谁还喜欢这段话,请你读。5老舍先生种的花很美,句子也写得很美,老师也想读这个句子,咱们一起读好吗?6养花的确有很多乐趣,大家再来分享一下养花的乐趣,一齐读这些句子。2、感悟、朗读重点句,使用学生懂得这句话从养花的“成果之乐、情趣之乐、意义之乐“这三方面写养花的乐趣。(三)探究重点,体会“乐趣”谈话: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句子,在小组里讨论、交流。1、导读表现“情趣之乐”的有关内容。1自由读课文,把有关“情趣之乐”的内容找出来。2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等重点词、句,体会“情趣之乐”。2、导读表现“成果之乐”有关内容。1课文讲养花的“成果之乐”,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2自由读,这读边想。3班上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心里自然特别喜欢。6/20养花说课稿养花课文的教案【第二篇】养花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这是老舍先生的1散文,质朴无华的语言,向我们道出了养花的种种乐趣。透过文字感悟作者的生活之道及老舍先生的品格是领会文字内涵的要诣。本文诶饶“乐趣”组材,喜、忧、笑、泪、花、果、声、色,疏疏朗朗的布局,也如花一样值得我们欣赏。二.说教材:本课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养花的乐趣,学习本文,要了解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说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四.说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读了课文,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7/20(二)寻找乐趣:读读课文,想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体会到了哪些乐趣。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与老师、同学讨论。1.讨论重点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由长见识……”(1)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你能找出来吗?动笔标出来。(2)全班齐读;谁想读给大家听,请你来读。(3)看来养花还真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老舍先生竟然从中体会到那么多乐趣。这回,我们也来当一名养花人,与作者共同体会养花的乐趣。(三)体会乐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乐趣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和组内的同学交流。1、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等重点词、句,体会“情趣之乐”。2、“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成果之乐,你体会到了吗?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秉烛赏昙花,增给友人自己养的花……使作者心里感到喜欢,谈谈你的看法。我们也来分享其中的乐趣你可以把自己主人,也可以把自己当客人,想想这乐趣有什么不同。3、作者说自己有腿病,却甘愿为养花“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还说这样“有意思”,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8/20道不是真理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深化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收获。(五)创造乐趣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谁能简要地谈一下?养花说课稿养花课文的教案【第三篇】《养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四组中的1课文。本组课文虽然描写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景,写出了对生活不同的感受,却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本文是老舍在写作空隙时写的1关于养花的生活随笔,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写了自己为什么养花,养了些什么样的花,怎样养花,在养花时付出的劳动,在养花时得到的喜悦和感伤。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花草的喜爱,对劳动的赞美,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正如文章末尾所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作者这些体会实在而又深刻。本文内容通俗易懂,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借助词典完全可以自行阅读,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9/20的主体意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我校的花池养了很多花,但作为学生,有的爱花,有的不注意花,他们的家庭也未必都在养花,所以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独特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本课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外,把重点放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做准备。3.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本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在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知识与能力1掌握趣、较、昙、秉、载、置等字的音、形、义。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2.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2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10/20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养花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从课内转化向课外。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乐趣及怎样追求,渗透正确的幸福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采取以生活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本文教学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激情导入,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明确作者获得乐趣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1让学生提前观察学校和周围居民养花的情况,并和养花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养花目的和方法有初步的感知。2老舍是中国文人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了解他的生平思想,有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和课文内涵的把握。介绍老舍,可提前指导学生主动搜集整理信息,并合作交流信息。11/203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并和同学讨论交流,明确音形义。4搜集一些和花有关的诗句,交流并积累,初步感知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5发放一些统一的白纸,邀请部分同学利用课外时间描摹一些花的图画,并标明花的名称。因为课前需要学生准备的内容较多,如面面俱到难度过大。所以,本着学生自愿和教师统筹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五个学习小组,每组侧重准备一个方面,并将预习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教师提出要求,每组的预习成果须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二两小组的展示时间各不超过2分钟,第三小组的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小黑板。四、五两个小组则可根据学生实际,不做量的要求。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