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通过事故调查查找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事故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只要掌握这些特性和规律,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第一节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大纲要求:熟悉——安全生产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掌握——危险辨识和分析方法基本概念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一、安全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能量——做功的能力–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2、失控失控——对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约束和控制的失效(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失控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体现在:设备故障、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人——机——环——管理)–人员失误----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故障----生产、控制、安全装置、辅助设施(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管理失误)–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照明、通风(环境不良)(二)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熟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常用分类法–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参照事故类别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第1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2类: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3类: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第4类: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5类: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6类:其他危险、有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掌握)•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方法(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布置;高温、辐射等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构筑物布;安全防护•运输路线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建(构)筑物——结构、放火、防爆、采光、生产卫生设施–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机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机械、电气、特种设备,作业部位,工时制度等–作业条件与管理措施(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2004年4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1、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由以往经验可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包括对照法和类比法1)对照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2)类比法——利用相同或像是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法(ETA)–事故树分析法(FT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EA第二节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大纲要求•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预防的法规和标准•熟悉危险危害因素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1、事故预防的技术措施•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按事故预防对策优先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消除2)预防3)减弱4)隔离5)连锁6)警告(三)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1)针对性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2)提出的对策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提出事故预防对策。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则,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技术对策如下(7条)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增强机械强度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第三节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大纲要求•掌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类别及预案编制方法•熟悉预案培训与演练的要求一、概念应急管理——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四个步骤: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应急预案——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或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评估了事故形势、发展过程、危害范围和破坏区域的条件下,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二、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包括以下四部分1.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2.程序文件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3.指导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4.应急行动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三、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主要依据: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2、组织体系3、运行机制4、应急保障5、监督管理6、附则《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总则•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职责•预警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四、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5个步骤)–组建编制队伍–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预案编制程序•组成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应急预案编制•评审与发布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范的预案体系构成•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AQ/T9002-2006综合预案编制内容•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惩•附则五、应急培训与演习(熟悉)•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