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集聚最新4篇大学生如何弘扬建党精神【第一篇】摘要: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共产党人和党外仁人志士,在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革命精神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而得名,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从而在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关键词:红岩精神;南方局;中国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中,强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经历着各种苦难辉煌中,创造着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1]。她因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而得名,与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息息相关,在中国革命精神的宝库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红岩精神的由来重庆红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红岩精神正是以南方局所在地“红岩”为象征而命名的。“红岩精神”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20个世纪60年代的小说《红岩》的宣传过程中。当时,为宣传小说,《中国青年报》在1962年6月14日的第四版专门设置了“红岩精神赞”一栏,其中的《昂首和埋头》一文最后写道:“我赞颂昂首屹立的‘红岩’精神,我也赞扬埋头苦干的‘红岩’精神”[2]253。这是目前发现的史料中最早出现“红岩精神”概念的。当然,此时的红岩精神主要指的就是《红岩》小说中以江竹筠、许建业为代表的革命志士的精神。“红岩精神”概念再次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6月11日,原《新华日报》最后一任总编辑熊复同志回到阔别经年的红岩村,重游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后,写下了四首都以“红岩精神”开头的诗篇:红岩精神放光辉,艰难最是创业时。长忆鞠躬尽瘁日,不忘“江南一叶”诗。红岩精神放光芒,九载山城意气扬。魔窟深处酿霹雳,笔墨生涯即战场。红岩精神放光明,霜雪资质松柏情。敢入虎穴擒虎子,别有异军新华人。红岩精神悠且久,八方风雨济同舟。黑夜尽处鸡唱晓,红日冉冉照神州。随后,1985年10月14日,周恩来的革命伴侣和亲密战友,原南方局领导人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同志视察重庆,重上红岩这片热土。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邓颖超忆古思今,感慨不已,挥笔写下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在重庆人民心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邓颖超是正式提出“红岩精神”概念的第一位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从此,红岩精神得以冠名,并传扬开来。熊复、邓颖超所提的“红岩精神”已不仅仅是红岩英烈的斗争精神,而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艰难复杂的斗争中培养和铸就的革命精神,涵盖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红岩战斗、生活期间形成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当然也包括在南方局领导下的江竹筠、许建业为代表的红岩英烈精神。199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来到重庆,视察红岩后,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的伟大号召。在重庆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十一年后,2002年江泽民同志第四次视察重庆,对红岩精神做出了经典论述:“风雨如磐的斗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3]401同一年的10月,胡锦涛同志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以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群众”。2010年12月,同志在重庆市党政干部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016年1月,更是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实打实、能感知、可衡量的。大家熟知的《红岩》,虽然是小说,但主要人物有原型,主要事件有史实。我读《红岩》是40多年前的事了,至今还记得江姐的难友们赞颂她的话:‘你,暴风雨中的海燕,迎接着黎明前的黑暗。飞翔吧!战斗吧!永远朝着东方,永远朝着党!’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领导人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对全党全社会的巨大作用和时代意义,并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伟大号召。至此,孕育于抗日战争时期,发源于重庆西北郊的红岩历史文化,从此有了一个确定的名称――红岩精神。从此,作为烈士精神和南方局革命精神遗产结晶的“红岩精神”合二为一,成为新时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二、红岩精神的独特内涵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所处的地域环境、时代背景的差异,红岩精神又有别于其他革命精神的独具魅力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刚柔相济、锲而不舍的革命智慧南方局是党中央建立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前哨阵地,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之上,其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坚韧的奋斗精神”[4]128是周恩来和南方局全体人员的基本精神。在极为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周恩来审时度势,领导南方局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对国民党顽固派既团结又斗争。通过复杂的谈判斗争,既表明共产党对国共合作抗战的诚意,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政治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相忍为国”“斗而不破”,团结教育了中间势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维系了国共合作的局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南方局的重大贡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慧。(二)“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崇高人格抗战时期的重庆,汇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统治阶级不顾前方吃紧,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社会环境有如“染缸”。红岩的共产党人身处“淤泥”之中,为了生存的需要,为了发展党的事业的需要,“同流”则不可避免。但在周恩来的带领下,红岩共产党人在国统区这一特殊环境里,信念坚定,洁身自好。这种“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崇高人格正是红岩精神所蕴含的最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内涵,也是异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特质。(三)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南方局在重庆秘密成立。此时南方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大局,这也是其开展得最为成功的工作[5]10。周恩来带领南方局广大共产党员“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泛的人们一道斗争”[4]330。尽可能将国民党统治区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都团结在抗战、民主的旗帜下,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从而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为新中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这是中共统战实践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共统战思想成熟期的代表。(四)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在复杂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既有处乱不惊、善处逆境的智慧,又有宁难不苟、舍生忘死的勇气。他们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长期坚守重庆,屹立红岩,经受各种考验,开拓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新局面。周恩来经常告诫同志们:“我们应从最坏的可能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要准备被捕、坐牢,甚至被杀头!不管形势如何严峻,我周恩来和同志们在一起!”正是在周恩来等领导的培育下,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不同战线上涌现出叶挺、张文彬、何功伟、张露萍、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许建业、刘国■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他们“临难勿苟免、以身殉真理”[6]52,用热血和生命践行和发扬红岩精神。(五)坚贞不屈、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周恩来率领的这群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共产党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奉献出一切。皖南事变后,周恩来苦撑危局,发表黑暗中的演说:“要牺牲,我们一起牺牲”;抗战胜利后,吴玉章临危受命,坚持斗争,“有什么乱子,我去顶住,顶多是牺牲,牺牲也值得,我也应该负起这个责任”;罗世文身陷囹圄,面临死亡,“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心续尚宁,望你们保重奋斗”;陈然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这些正是南方局共产党人坚贞不屈、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三、红岩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凝聚和升华,在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历时95年的奋斗历程中,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革命精神。他们继承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成为凝心聚力、团结战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红岩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产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都是中国革命精神中的璀璨明珠,共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7]254。(二)红岩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中独树一帜井冈山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地域时空里,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革命精神的地域特征,以及地域文化在其产生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但总体来看,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要么是诞生在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要么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之中,如古田会议精神、红军精神等。而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尖锐的民族矛盾和严酷的阶段矛盾的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相比,红岩精神是唯一孕育于国民党统治区内,与中外各种势力斗争团结形成的革命精神。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极其险恶的国民党统治区做出了极其出色的工作成绩,培育形成了别具特色、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貌更加完整立体且丰富多彩,真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历史的厚重感。(三)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与作风的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时期,与延安精神同时代产生的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等优良传统在国民党统治区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继承发扬。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为开拓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新局面,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坚定贯彻中共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党的优良传统运用于国民党统治区,赋予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三大作风”以新的表达方式和实践途径。如结合国民党统治区实际情况,对秘密战线上的广大党员提出的“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政治要求,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的“三勤三化”的工作方针,无不是南方局创造性地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生动体现和必然结果,也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作风的智慧宝库。历史证明,由周恩来培育、践行、倡导的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一样,都是孕育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和进程中,都是历经千?N百炼凝结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她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见证着民族复兴的艰辛和辉煌;她们继承着过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