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效率质量意识范例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校效率质量意识范例3篇2024/X/XX高校效率质量意识1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五个坚持”的工作要求,即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立德树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既是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成人与成才相辅相成的教化实质,这种教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德技并修即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这个立德树人主要载体建设,进而发挥课堂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并通过素质教育夯实立德树人基础,重视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中功能与效应的内化与彰显。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业和教育,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业是孕育教育的温床,教育是促进产业的动力,无论是教育端,还是产业端,均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反对孤立地就教育论教育,就产业论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打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任督二脉。实践中如深圳“率先建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六融合”;联合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实施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等“六个共同”,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格局和育人方式。三、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将人力资本投入和就业两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工作形式及对工作的'准备过程发生变化,这既对劳动者从体力劳动技能转向脑力劳动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为职业教育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需求。四、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面向实践、强化能力是职业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任务,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驱动力量。一方面,所开设专业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情况,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也要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的有效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均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保障。当前,我国共有职业学校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教育,为青年人生出彩搭建平台和舞台,使这些群体的人们通过体面的工作获得人生的尊严与价值,在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惠及整个家庭。五、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我国《宪法》《教育法》都规定,受教育权是一项公民权。早在2007年全国人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当今世界正在努力寻求更加包容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受教育程度低下和技能水平低下不仅与收入和就业相关,而且也和许多其他社会结果相关。教育和技能是实现未来幸福的关键所在,并对恢复长期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提升国家竞争力、培养更具包容性及更有凝聚力的人才至关重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让青年人享受到包容性发展的成果,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高校效率质量意识2教学质量是学校全面建设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高校工作的永恒主题。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效率:一、转变教学管理观念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结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日常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价等教学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管理思想,提高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并重,做到人文素质教育不断线;坚持因材施教,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二)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要增强质量意识,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高校领导和教职工都应该取得共识,学校可定期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会),并通过专家讲座、编发教育研究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全校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新时期教育思想观念的宣传、学习与研讨,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全面素质教育质量观。(三)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学管理职能,摒弃封闭式、保姆式管理方式,实行刚柔相济、宽严适度的弹性管理,把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四)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力度。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确保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学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教学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从硬件和软件上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一方面加大硬件的投入需要学校积极开发创收渠道,不能单靠政府的拨款。另一方面学校软件的建设则要求学校加强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奖惩细则。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既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又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关键。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着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把近年来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充分体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先进性。近年来,围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各大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适合不同院校、学科专业及培养对象特点的各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加快院校教学立法进程,建立配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充分体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础,坚持依法治教,使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从总体上看,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于推进现代化教学的客观要求,主要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领域法规制度存在空白;一些已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进行修改,部分规章制度之间不够和谐统一:微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滞后于宏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因此,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法规制度建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质量,尽快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法规体系。3、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必须立足院校实际,开阔视野,泛吸收借鉴其它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各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在培养制度方面,积极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弹性学制等制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建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在考核制度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等制度: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形成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在教员管理方面,实行教员资格认定、任期考评、学科专业首席教授、特聘岗位、挂牌上课、教学质量一票否决等制度,建立教学改革立项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等等,只有把上述制度建立起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构才有制度保证。三、改进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高校教学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有效途径。(一)规范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要通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以法治校,以法治学。在“教”方面,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考核等各类教学评价制度;公正的教学成果等各类优秀评定奖励办法;严格的教学检查等各类常规的监控,甚至惩罚的措施。在“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严而不死的学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综合测评办法,灵活而富有激励性的学习奖励措施等。(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教学管理者要树立全新的质量意识,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在自身的工作中,按照教学规律要求,把每个教学活动中各种要素尽可能优化组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合理的安排和有利的条件。应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提供进修和攻读高一层次的学历的机会,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研讨教学管理理论及教学改革趋势,关注和把握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新问题。(三)要树立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并重的意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位教学研究型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要强化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的目标和责任,精品课程、省级重点课程、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等要有相应的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作为支撑,各学院要组织力量对专业、课程、教材、教法开展专门、系列研究,鼓励教师对学生、学法、学风、学生能力素质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同时要加强科研工作,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观念,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四)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一个符合校情的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使学校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处理,使统计、评估和决策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不同的教学环境选择课程、网上答疑、成绩查询等,从而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点。从发展趋势看,信息网络技术已开始广泛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并将进一步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手段的全面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技术基础构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是教学管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四、建立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要建立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使目标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运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要实施目标管理,首先要确定教学管理工作目标。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但各级各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工作目标是有差异的,每一所高校都应围绕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工作深入调查,使教学目标既符合本校实际、体现自身特点,又能体现总体目标。(二)贯彻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工作目标一经确定,贵在实施贯彻,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是调动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各种信息反馈制度,由各职能部门定期汇总、汇报教学质量信息;通过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教学检查,教学管理部门和校、院系两级领导听课以及教学督导部门收集有关教学质量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学生信息小组,由每个学生班的信息员组成。由院系或教务部门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采集信息,特别是应向毕业班的学生发调查表,征求意见和建议。建立教师信息反馈网。以院系为单位,组建教师信息小组,由院系办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