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1.但必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2.吟诵李白《行路难》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即使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也要报效祖国,实现人生理想。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诗中,借典故感叹今昔异貌,时过境迁,表达对故友的怀念和世态变迁的怅惘的两句诗是:,。4.李商隐《无题》中“:,。”'两句蕴含着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道理,即对工作或事业忠诚及无私奉献的精神。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①高铁正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推广“高铁阅读文化,教育专家认为,已经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②高铁车厢舒适口卫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口③同时,高铁上读者基群庞大,时间相对固定。④此外,高铁作为中国的大动脉,“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铁阅读”能提升高铁的内空间生态和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⑤所以,推进和倡导“高铁阅读”对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具有重大意义。(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车厢.()②倡.导()(2)第②句“口”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顿号句号B.逗号问号C.顿号顿号D.分号分号(3)给第④句的横线上补上一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而且B.虽然……但是C.因为……听以D.不是……而是(4)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二、阅读(45分)(一)文盲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佳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事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漏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予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6.本文选自《》,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人名)。(1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拏.一小舟()(2)雾凇沆.砀()(3)上下一.白()(4)是金陵人,客.此()8.本文笔墨精练,表现力强。请分析“痕“点”“芥”“粒”四个量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2分)9.本文写赏雪,却又写了湖心亭上饮酒的场面,作者意在表达什么?(2分)10.“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痴字出现两次,请说说这个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苏①自永乐间久不治,朝廷患之,屡遣使督责无效。后况②出郡中治此地。公既至,悉察得民隐,喟然曰:“郡久不治,病在赋重、民贫、吏胥③为奸耳。”因焚香自祝,奏减正赋七十二万余石。或说以祸福,不顾,卒得所请。次发④奸吏豪民数人,郡遂大治。初,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自后遂无垫⑤没。性刚明,见事必为,不计成败,然卒皆底⑥于成。朝廷累有褒美宴劳之宠,而以苏人仰之,终不迁其官,公亦为之不倦焉。(节选自《寓圃杂记》)[注释]①苏:指苏州。②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③胥:古代的小官。④发:揭发。⑤垫:陷沉,淹没。⑥底:古同“抵,达到。11.“或说以祸福”中的“说的意思是。(1分)1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13.况钟治理苏州期间,他做了哪些事情.从而让苏州百姓能够安居乐业?(2分)(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槐花糕香淡如菊①小时候我的家在江津乡下,家的背后,是一大片长在贫瘠山石地上的槐树林。(②)这槐树一到四月,就齐齐地开出雪白的成串的花来。那成片的开了花的槐林,远远望去,就像南方冬日雪后阳光下的麦地,雪掩盖不住冬麦的绿,在一片雪白里,伸出些绿意;这绿意,又晶莹了雪的白,翠白翠白的,给人一种惬意。③因为土地贫瘠,这里的槐树并不高大,只有偶尔土壤深厚的地方,才长出一株很高的,但并不粗壮的槐树,其他的,都丛状地生长。到了四月槐花开的时候,附近的娃们都要跑到这片槐树林来玩。他们会摘了槐花,放进嘴里,槐花的餐香和淡淡的清甜,是孩子们解馋的天然滋味。整个花期,小孩儿们就像鸟儿,从早到晚叽叽喳喳地在槐树林里,不知疲倦。④我母亲趁槐花开时,也会选择在一个露珠还挂在叶尖或花瓣上的清晨,去采摘一些槐花来浸在水缸里。然后把头天磨好的发酵完备的糊状米浆从瓦缸里舀出来,倒进蒸笼里。再将浸泡了的成串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摘下来,和放进蒸笼的米浆搅匀,再留一大把花朵,用刀轧细,放在碗里备用。⑤我则在灶前添柴生火,开始蒸槐花糕。等到锅里的水沸腾,大气上了蒸笼,整个屋子便充盈着酸甜里夹杂着槐花香的气味。那个味道,从鼻子里进入身体.在肚子里打转,勾得口腔里溢满了口水,害得自己不断地吞咽,越吞咽,口水越多.仿佛人就是口水做成的,不小心,就化成了一滩液体。⑥那香气随风,还传了开去,只一小会儿,我们家灶房里,就挤满了邻家的小孩儿他们也不客气,对我母亲嚷道:“婶婶,一会儿槐花糕蒸熟了,我要吃块你们家的槐花糕哦。”⑦我母亲笑着说:“都有都有,你们都能吃上婶婶的槐花糕”孩子们见我母亲答应了,都极高兴。然后就围在我的旁边,看我架柴烧火蒸糕。他们在我身边、我能听到他们像我一样吞口水的声音。⑧第一笼槐花糕蒸熟的时候,母亲迅速倒出已熟的槐花糕在洗干净的筲箕里,然后撒上先前切细备用的槐花,那槐花末随糕的温度,一下就粘在了糕上,使得糕翠翠白白的,更惹人口水。母亲数数有多少个孩子,用刀将槐花糕切成方形的块状,每个孩子给一块滚烫的槐花糕。糕分完毕,她又开始蒸第二笼。⑨蒸熟的槐花糕要趁热吃。滚烫滚烫的时候,一口咬下去,软糯在嘴里,糕滚烫的滋味迫使口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分泌出大量的唾液,唾液又使得糕在嘴里更加软滑细嫩因为烫,舌头就不停地翻转糕。翻转中,新鲜槐花和先前蒸在糕里熟透的槐花,一个的香先充滋着口腔,一个则像细微的泉水,慢慢地浸溢出来,让滋味不断地绵长,但又不浓烈。等温度降下来,再细细地咀嚼,那酸甜适度的味感和着槐花独有的淡涩,还有细细分裂出来的花香。如果实在忍不住,你会快速地吞下,不经意,你甚至会怀疑舌头都被自己就着槐花糕一起吞进肚里了。⑩当我和母亲把全部槐花糕蒸熟完毕,母亲照例会让我给邻居们每家都端上一大海砣槐花糕,给他们尝鲜。⑪我是极其愿意去送槐花糕的,因为当我把槐花糕送给邻居,他们总会回馈我一些诸如花生、水果糖之类的零食,还要不断夸奖我,说我“懂事”。每每送完槐花糕,回家的路上,我就像吃了新蒸的槐花糕,满心都是欢喜和满足。⑫我二十岁的时候,母亲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从此,我再没吃过槐花糕。⑬只是年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她的坟前祭拜。我们去她墓地的时候,我都会绕道去老家背后的槐树林里,摘几束洁白的槐花放在母亲的坟头。⑭母亲就是槐花。⑮她虽然只是静静地在世间上短暂开放了一段时间,却一直淡淡又悠长地,在我们心中圣洁地开。⑯我想,在另一个世界里,母亲的邻居们一定喜欢她的槐花糕。14.阅读全文,按要求将母亲蒸槐花糕的过程补充完整。(3分)清晨采摘槐花→①→花朵轧细备用→②→③→切槐花糕分享15.第②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16.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槐花糕香淡如菊”的妙处。(4分)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4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半”的智慧①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喜欢圆满,把它当作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怎能不牵动文人的诗兴?一次亲人的团圆,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②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③你一定懂得“否极泰来”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④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在半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位受人敬仰的画家,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一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太直白。同样的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只说了诗意的一半,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品味出来了,深深的愁绪溢满心头,多含蓄,多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让你自己去揣摩,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那些文字顷刻间就像活了一样,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让你心领神会,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直白的文字就显得苍白单调了,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⑤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完美而惊叹,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玉上若有如丝如缕的纹路,你就会好奇的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奇妙的遐想翩然而至。人生如玉,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那样的人生枯燥乏味。人生有一点波澜,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并且享受到奋斗的乐趣。真正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希望和失望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⑥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满,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就如秋菊,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却让人格外敬仰。他们懂得“半”的道理,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⑦半”美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一些高明的绘画大师通过只画出一半,虚出另一半的做法,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他们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⑥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思赐与智慧。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本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0.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21.下面的材料作为第④⑤⑥⑦段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请指出并说明理由。(2分)齐白石水墨画的经典之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三)名著阅读(5分)22.下列关于《水浒传》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他与一伙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B.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C.《水浒传》是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D.“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卢俊义。23.《水浒传》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之士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与个性。李逵和鲁智深的共性是什么?阅读下面语段,再结合反对招安的表现,说说他们的个性。(3分)乐和唱这个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一拍桌子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李逵更是睁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