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3篇【参阅】此篇优质文档“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3篇”由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1精神状态,从表层意思上来说,是指人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从党建层面而言,精神状态则是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政治素养的体现。精神状态看似是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劲头,实则是政治素养的外在体现。形势变化快、工作压力大、难点问题多,是当前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面对这一情况,机关党委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不仅关系到能否带好队伍干事创业、创先争优,同时也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为此,本文以富阳的党建实际情况为例,利用机关党内“双评”的机会,在对照《富阳市直机关党支部工作目标百分考核细则》和《富阳市直机关党员百分考核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对机关党务干部的精神状态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机关党务干部都能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但也发现了少数机关党务干部身上存在着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一、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共性现象和表现形2/17式虽然,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受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影响,部分党员同志存在着忧的意识不强、干的劲头不足、拼的勇气不大、闯的魄力不大等问题,这些都是精神状态不振的反映,也是政治素养不高的表现。关于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共性现象和表现形式,总结分析如下:1.学习热情不高,不用心。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38%的党务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自己平时很少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党务知识和党建理论,对如何提高理论素养,当好支部“领头雁”的责任感、紧迫感不够。还有2%党务干部甚至从来不学,干脆把党务工作作为“副业”,应付了事。2.事业心不强,不尽心。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党务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思考机关党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但也有近28%的人觉得党务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虚”事,想干事愿干事的事业心不强。3.奉献精神不强,不安心。调查中有27%的党务干部从内心来讲不愿意担任党内职务,有38%的党务工作者从事党务工作不足两年。觉得党务工作是额外工作,吃力不讨好;觉得做党务工作吃亏,工作起来不安心,缺乏责任感和荣誉感。4.自身要求不严,不专心。根据2011年机关党内“双评”《富阳市直机关党员百分考核表》反映的情况,机关党务干部的整体形象比较好,大都能够按照党员标准自我严格要求。但3/17群众评议认为有18%的党务干部自身要求不严。调查问卷也显示21%的人认为自己把自己等同与一般党员,模范性一般。上述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虽然不是当前机关党务干部队伍的主流,但其负面影响却很大,不可忽视。二、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根源所在剖析上述问题,造成少数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冲击,也有干部思想观念上的偏见,主要有以下四个根源:一是“惶恐”型干部转移了精力。随着社会发展,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机关党务工作者出现了“恐慌心理”。有的觉得现在党务干部的领导职位越来越少,出现“仕途恐慌”;有的觉得专心做党务工作,会生疏了行政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出现了“本领恐慌”;有的觉得党务工作是“副业”,出现“地位恐慌”。二是“懒惰”型干部分散了精力。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受党务工作时间特性不是太强影响,觉得平时工作按步就班开展就行,上级布置了才做,强调检查时才抓,出了问题时才下功夫,出现了“懒惰心理”。三是“投机”型干部消耗了精力。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平时不注重自我修养,受社会上市侩风气的影响,党性原则有所弱化,出现“投机心理”,把精力耗在“虚功”、“跑功”、“算功”上。四是“麻木”型干部消磨了精力。少数机关党务工作者党4/17员干部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快速节奏,思想麻木,能力素质偏弱,既不善于学习又不勤于思考,工作上不能挑大梁。三、振奋党务干部队伍精神状态的思考与对策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大危险”是胡锦涛同志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再次向全党发出的警示,并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被置于首位,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作为普通百姓,精神状态不佳,影响的也许只是个人生活和发展;而作为一名机关党务干部干部,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则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大局发展、事关国家命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针对机关党务干部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到行动上,主要可用以下三大对策加以解决:第一,要切实选准配强,避免“先天不足”。要选用政治成熟、组织能力强,思想成熟,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能够独挡一面,年轻有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党员来担任机关党务干部。既要满足政治上靠得住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认识上“合心”,素质上“合成”,工作上“合拍”的要求。第二,要落实责任强化教育,克服“后劲不足”。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落实领导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还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党章教育和作风纪律建设和效能革命等活动,应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为重点,引导机关党务干部不断提升做一5/17名党务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第三,要注重关心帮助,防止“动力不足”。在市场经济日趋活跃的今天,更需要关注党务干部在工作生活中的所需和所求。同时,要注重对党务工作者的培养,建立相配套的政策制度,如设立机关党务干部岗位津贴,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等等,从而开成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从教育管理以外另辟蹊径来提升党务干部的精神状态,增强党务干部的动力。[参考文献][1]谢兵良.领导干部精神状态浅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3:69―72.[2]王萍、郭惠康.对基层干部精神状态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109.[3]张景海.部分干部工作精神状态不佳[J].党员之友,200110:30.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2党的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与人心向背。我们党历来把作风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历,毛泽东与黄炎培曾有段的关于“周期律”的对话,列举了政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三种危险: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从我们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三种危险依然或轻或重地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官僚主义、腐败问题,就是“政怠宦成”;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6/17以个人能力、作风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就容易导致“人亡政息”;违反客观规律、违反人民意愿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即是“求荣取辱”。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腐败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事,自己平时工作即使有点“小懒”、“小散”,也无关痛痒、不值一提。其实,“小懒”、“小散”等精神状态问题,由于其根源性、隐蔽性、传染性等特征,已经严重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其危害并不亚于“四风”问题、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的研究分析,找出其表现形式,深挖其产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主要表现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说到底就是精神懈怠问题。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思想意识松懈、麻木乃至颓废,并间接通过一定的行动、语言等途径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亚健康状态。从广义上来说,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的懈怠,还体现为工作层面、作风层面的懈怠。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党性弱化,宗旨观念淡化。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政治素养缺乏,拿自己当普通群众对待,喜欢与普通群众比较,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差甚远;宗旨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成空洞的口号;对触及自身利益的7/17政策措施不是按照上级要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去贯彻落实,而是心存抵触,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2、作风散漫,自律意识不强。表现为:做事不积极,精神萎靡不振,应付敷衍,效能低下;工作不务实,作风漂浮,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缺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动于衷、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习气仍不同程度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化,自由散漫,上班玩电脑游戏、炒股、看小说等违反“四条禁令”行为仍时有发生;放松警惕、行为失检,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挥霍浪费点不要紧的错误观念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个别人甚至贪图享乐、道德滑坡,生活上沉湎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交际上热衷于攀权贵、傍大款,言行上欺上瞒下、弄虚作假。3、意志消沉,进取精神缺乏。表现为:有的不能摆正位置、摆好心态,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别人不如自己,却比自己幸运,牢骚满腹、无心工作;有的不琢磨事、只琢磨人,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热衷于探听人事消息,关注自身仕途前程;有的长期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觉得工作枯草乏味,缺乏工作热情和冲劲;有的到了一定年龄,遭遇“天花板”现象,觉得前途无望而得过且过、不知进取;有的贪图安逸,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满足于既得成绩,小富即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放松自我要求,降低工作标准,缺乏攻坚爬坡、再创佳8/17绩的信心和勇气。4、执行不力,创新意识欠缺。表现为:政策落实中,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照搬照抄、不辨方向、脱离实际,或者被动应付、消极应对,行动迟缓、不推不动;制度执行中,贯彻落实不到位,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责任追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工作推进中,因循守旧、观念保守,不敢突破常规和惯性思维,在机遇面前循规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战面前等待观望、庸碌无为,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敢闯敢干的勇气,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相安无事守摊子、四平八稳过日子”。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问题主要成因导致党员干部队伍精神懈怠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因素,又有客观的、外在的、社会的因素,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1、信仰缺失。信仰是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崩塌了,党将不党,国将不国,社会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个人失去信仰,则将失去行为准则的禁区,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整个人的行为均被欲望和外部力量所控制。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许多党员干部也未能幸免,没有信仰、丢弃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放松对主观世界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把世界观的问题视为“左”的东西予以否定9/17定。一个人理想信念淡薄,就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势必导致精神懈怠,毫无追求、一事无成。2、价值观扭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西方腐朽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日益侵蚀,封建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新旧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织碰撞,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认知,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思想上的困惑和行为上的偏差,信念迷茫、理想淡化、价值观偏移,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在激发人们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等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影响,致使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对功利的追求大大超过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他们把只能在商品交换和经济领域里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搬用到政治领域和党的活动中,干工作、想问题,以考虑自身利益为先,对己无利、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避而远之。3、消极心理影响。一是社会惰化效应。所谓社会惰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心理学现象,意指一个群体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某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比单干时要少。实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