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信息员跟班心得体会范文4篇2024/X/XX乡镇信息员跟班心得体会1曾子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日三省,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缺点,取得进步。在区委组织部调研室培训期间,我也时常以“三省”发问,鞭策自己不断前行。一省,差之何处。在调研室培训期间,通过每天1小时的积累学习,阅读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组织人事报、xx党建网上优秀文章,在比照他人信息写作优秀之处时,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xx党建网的来稿审核、校阅、编辑,在发现亮点和察觉问题之间,总结自己写作时常会犯的错误;通过时常的头脑风暴,灵感碰撞,在与他人交流讨论、互相分享时,发现自己的写作短板。如:在信息写作时,易混淆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表述一些语言文字时,用词不够严谨;在后期反复阅读时,不够细致地去发现问题等等。不断查找自己症结所在,才能做到精准地对症下药。二省,有所获乎。在这期间,我学习到如何审稿、编稿,学习到写作的技巧等等,尤其是对信息写作有了新的的认识,收获良多。信息写作要有大局观,就像建房时不能盲目搭建,要把结构定好一样,信息写作也是如此,下笔前要把框架构建好,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逻辑与脉络,达到前后关联,文能对题,表述精确的效果。信息写作要有严谨的态度,信息讲究凝练、清晰、精确,要做到用词准确,词句简炼,句无累字,篇无累句,就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写作,反复阅读,查找问题,不断修改,小到标点符号,大到语句表述,力求做到准确无误、简洁精炼。信息写作要有谦逊之心,出现学够了、够用了这种心态是绝对不行的。最重要的是信息写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人的目光,保持独特新颖,就要多学习、常思考、勤钻研,以永远都学不够、不够用的心态对待信息写作,永葆其生命活力。三省,吾将何为。短短两个星期培训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学习并没有停止,在今后还要继续积累、继续琢磨、突破创新,努力做到写好每1篇信息。正所谓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信息写作这条路上,我要坚持好“敢于写、想要写、要写好”的主心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放弃、不满足、不停笔。乡镇信息员跟班心得体会2在区委组委部的安排下,我有幸到调研室跟班学习两个星期。通过十天短暂的学习生活,我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到了很多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厚积方能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就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晨读是灵感的源泉,每天通过阅读人民网、中国人事组织网、xx党建网上优秀的文章,摘抄优美的语句,借鉴写作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与同事一起负责xx党建网的稿件编辑,大家一起讨论修改同1篇稿件,提出自己的意见,每一个词语都反复琢磨推敲,力求完美。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自己尝试写稿子,一遍遍地修改写得不到位的地方。在改稿和写稿的过程中,储备知识逐渐丰富。经过努力,在xx党建网和xx党建网都上了人生中的第1篇稿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实地调研是写出生动稿件的前提条件,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才更有发言权。在调研室跟班学习的两周里,我跟随调研室到七里坪社区党建示范点和宛田瑶族乡调研。在七里坪社区党建示范点,通过墙上悬挂的党建内容实地教学,我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公文写作起小标题的重要性,学到了很多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先进理念,认识到了抓党建促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宛田瑶族乡与政府干部、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座谈会,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方法、建设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老百姓在脱贫攻坚中还存在哪些困难。调研,让我学习了其他乡镇基层工作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开拓了视野,有了更多好的写作素材。转变心态,破茧成蝶。之前总认为写稿子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情,认为要有深厚的写作能力,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行,内心对写稿有一种抗拒情绪。经过两个星期的跟班学习后,经过每天的写稿、改稿之后,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难。只是以前自己对文章的写作框架、方法不了解,所以无从下笔。同时对党建工作接触较少、下基层调研不够,写出的材料比较生硬、不够接地气。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写稿敞开了心扉,感觉每天下班之后写点东西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勤读多写,望有一天终能破茧成蝶。乡镇信息员跟班心得体会3根据xx区委组织部安排,5月上旬,我很荣幸参加了调研室为期两周的组工信息员短期培训。培训期间,我感受到了党建信息写作的严肃严谨,领会到了组工信息写作的要点意旨,体验到了写稿改稿的“苦”、定稿上稿的“乐”,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早间阅读,零者储备,分享收获。培训期间,调研室负责人在每天上午上班后,首先安排学员每天阅读1小时,研读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组工通讯等新闻媒体上的优秀文章,做到零者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员阅读习惯,提升思想境界,锻炼多元思维,为今后写作筑牢根基。每一位同事都会分享研读收获及心得,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研读所得,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进学员写作逻辑思维的优化以及谋篇布局的平衡、合理。改稿找茬,吸取经验,反省自我。每天阅读后,调研室有关负责同志会安排学员修改编辑从各乡镇投来的稿件,通过改稿找茬,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信息员撰写的党建信息稿件,了解到他人在写作时如何立意选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如何断句标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的创作视野。并通过“找茬”,找出稿件错漏之处,对稿件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而且每遇编稿困惑都会实时的与其他学员进行“头脑风暴”,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断句运用,大到行文逻辑思维的揣摩推敲,均要进行反复讨论直到意见统一,才能定稿上稿。在这种思维碰撞、意见交锋的氛围中,吸取他人在写作方面的好经验,反省自身写作短板,查漏补缺,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压担写作,提升能力,指明方向。培训期间,区委组织部就会把市组布置的调研课题任务分配给大家,通过调研课题的限时写作,以实战的方式,传导压力,让学员尽快进入角色,潜心构思创作。而且在撰写调研课题期间,调研室负责人还经常忙里抽空与学员谈心交心,交流写作心得,帮助排解写作困惑,做到既压“工作担子”又给予“激励关怀”,使学员能力得提升,工作有干劲,为学员写作指明了方向。时光飞逝,两周培训,不经意间就这样结束了。由于时间短暂,我们的写作能力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所学的党建信息写作应用方法及知识也有限。调研室交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方向,至于如何内化于思维逻辑并外化于文字表达,则只有当悟性、见识以及历练到达一定程度时,我们才能敏于思、功于笔。乡镇信息员跟班心得体会4在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在xx区委组织部调研室跟班学习。两个星期的跟班学习时间眨眼而逝,而我受益匪浅,意犹未尽。我本次学习的最大收获概括说来,就是明白了如何成为一名新生代的“笔杆子”,我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写扎实。日积月累明思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在我看来是提笔写文章的第一步。因此,作为一个日后有可能被组织和领导委以写材料重任的新手兼菜鸟,我该写什么、往哪个方向写、写什么方面的内容是我第一天到调研室报道时关心的重点。在大家的指导下,我的困惑立即得到了解决。那个答案就是:积累。通过对各类材料日积月累的阅读、学习和总结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调研室要求我们每天工作开始前至少研读1个小时他人的优秀文章,包括人民网、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xx党建网等网站,《党建文汇》等杂志以及其他总结到位、文笔优秀的材料等等。日积月累的阅读让我的写作思路更加明晰,更加明确了我在提笔写文时应该选取什么样的角度、行文应走向何方。严谨逻辑构框架。在调研室负责人的指点下,我意识到,除了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还需要明确自己准备“怎么写”。调研室以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代替简单教学,让我们在讨论他人和自己的文章架构中得到了切实的提升。其中我印象最深刻就是在讨论过程中调研室的负责人的一句话:“我宁可你们花三分之二的时间去构思小标题,构建好行文逻辑,也不想你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东拼西凑上。”是的,在跟班学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1篇东拼西凑的文章只是一块能轻易揉碎的“百家布”,而1篇有着严密行文逻辑的文章,才是文海中经得起考验的坚固大厦。文章标题与分论点联系紧密,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其实学生时代的作文课上老师何尝没有强调过?但当重新拾起笔时,方知“构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才更专注地在接下来的多对一讨论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收集领导同事们的修改意见,进而在修改完善文章的过程中无形提升了自己布局谋篇的水平。深入实践丰素材。认识来源于实践。做到了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知”,如果没有实践的“行”,那么文章就会言之无物。而文章、材料要言之有物、写的“扎实”,就需要大量的案例、数据去作为论据,为文章提供支撑。案例、数据哪里来?从实践中得来。在跟班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跟随调研室到宛田瑶族乡参与乡镇信息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在学习交流中我感受到,我们乡镇信息员身处基层,就像身处一个巨大的宝藏之中而不自知。我们能较为容易地直接接触或者了解到自己乡镇开展的工作、收获的反馈等等第一手信息且距离限制相对较小。换言之,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总结,多与本乡镇领导同事交流,多与群众沟通,我们就能逐步积累阅历,收集到各种素材。那样的我们,何愁写不出内容扎实的好材料?我还记得,在跟班的最后一天,当我修改完文章,意识到已经超过下班时间快二十分钟时,第一时间涌上来的是没能得到更多指点的遗憾和对回到本乡镇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工作的踌躇满志。作为新生代的“笔杆子”之一,我相信本次跟班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我写材料、改材料生涯暂告一段落,而是我通过本次所知所学所行,知行合一,将“新笔杆”磨成“老笔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