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机械运动》教案设计(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52024年《机械运动》教案设计(通用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机械运动》教案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机械运动》教案设计【第一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2/15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3/15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4/15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机械运动》教案设计【第二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5/15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6/15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7/15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机械运动》教案设计【第三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二、过程与方法8/151、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演示]-1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0.02s.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而只需验证就行了。2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9/15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数据处理:明确本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右图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面作零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如果动能的改变量等于势能的改变量,于是有上式亦可写成22ea=eb,即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如果实验证明等式成立,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上图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式中2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1.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10/15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右图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各段间的距离。根据公式,t=2×0.02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t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例如:-3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方法引导解决某些力学问题,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较方便。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就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题剖11/15析(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例1]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