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案【汇编8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案【第一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1导游词。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2/3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解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3/34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四人小组讨论)[明确](b.c.d.略)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学生思考明确:温晴: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加深理解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4/34喜欢之情。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作业: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研读赏析研读第2—5小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5/34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明确]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合作探究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阳光朗照图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6/34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雪后初晴图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学生抓住“妙”字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7/34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雪后远山图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空灵水晶图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1、讨论并归纳:(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讨论并归纳: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8/34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研读思考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拓展延伸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9/34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教师小结本文布局谋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作业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3、预习作业: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课后记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10/34《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济南的冬天一等奖教案【第二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一课时。一、学习导入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11/34二、简介作者、作品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三、整体感知1、朗读:⑴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⑵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2、思考并分析:⑴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⑵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四、品味赏析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12/34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五、互动质疑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六、体验反思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七、拓展延伸(机动)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八、布置作业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