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第1页内容概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第2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第3页引言•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质量的影响力第4页建筑物质量粗糙第5页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第6页施工方面的问题第7页材料选用方面的问题第8页第9页设计方面的问题第10页工程造价过低的问题第11页监理工程师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返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施工项目经理是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谁来负责管理?第12页施工承包方项目层面的质量管理•依法经营责任•总包质量管理责任•技术管理责任•材料设备质量控制责任•工序过程质量控制责任•质量问题处理责任•质量保修责任•质量培训责任第13页•(1)施工技术准备的控制•(2)施工技术交底的控制•(3)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4)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5)现场劳动组织及操作人员的质量控制•(6)检验、测量和试验设施的质量控制•(7)施工环境状态的控制第14页•(1)测量复核控制•(2)工序过程质量控制•质量例会、挂牌制定、问题追责、质量奖惩、特殊过程等。•(3)施工质量控制点的管理•(4)见证取样控制•(5)施工质量资料控制第15页•(1)基槽(基坑)验收。•(2)工序交接验收。•(3)隐蔽工程验收。•(4)检验批质量验收。•(5)分项工程质量验收•(6)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第16页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为实施承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目标控制,以现场管理组织框架为基础,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所需人员和资源的配置、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遵循的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策划,确定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实施质量计划总结并提出要求第17页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第18页质量控制点:是指质量活动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或实体。具体地说,是生产现场或服务现场在一定的期间内、一定的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导因素等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控制状态,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土方开挖工程控制点:•基底超挖•基底未保护•施工顺序不合理•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第19页地下防水工程控制点:•材料选择•空鼓•渗漏回填土工程控制点:•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回填土下沉•回填土夯压不密实•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第20页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控制点:•控制裂缝的产生钢筋工程控制点:•墙柱钢筋位移•钢筋接头位置错误•绑扎接头、对焊接头未错开•钢筋弯钩不足135°•板的弯起钢筋、负弯矩筋被踩到下面第21页模板工程控制点:•墙体混凝土厚薄不一致•墙面凹凸不平、模板粘连•阴角不垂直、不方正•梁柱接头错台混凝土工程控制点:•麻面、蜂窝、孔洞•泥浆、烂根•楼板面凹凸不平整第22页项目层面其余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选择单位•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承担所采购物的质量责任第23页项目层面其余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资质范围内承揽•对所编制文件的质量负责•技术交底和事故分析第24页项目层面其余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资质范围内承揽工程监理•派遣人员入驻工地•签订监理合同并承担责任第25页项目层面其余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对其生产或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生产厂货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技术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所生产或供应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技术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和设计要求,并与说明书和包装上的质量标准相符,且应有相应的产品检验合格证,设备应有详细的使用说明。第26页•××大学新校区工程模板支撑材料引发的质量事故•(1)案例背景•某大学新校区一标段工程建筑面积25000m2,由A区(综合楼)、B区(学生宿舍)和连廊组成。施工单位为某省某建设集团公司,监理单位为某监理公司。•A区由A1、A2组成。A2区为会议区,框架结构,平面为东西长70m,南北长47.5m,呈椭圆形,屋面系双曲椭圆形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板厚110mm,屋面标高最高处为27.9m,最低处为22.8m。•2003年7月26日13:20时,会议区屋面梁板钢筋、模板验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垂直及作业面水平运输采用HB80拖车泵及布料杆浇筑,泵管沿2/C轴柱子布设,布料杆安放在4/B轴西侧。至16:30浇筑混凝土近100m3,在4~5轴基本浇筑完成时,突然发生坍塌事故,作业的28人坠落,其中2人死亡,26人受伤。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27页•(2)案例分析•1)技术方面•屋面模板施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专项支模施工方案,方案中对于高度27m的满堂脚手架,不仅计算立杆的间距使荷载均布,还对立杆的步距进行了计算,以减小立杆的长细比,另外,还注意了竖向及水平剪刀撑的设置,以确保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有计算书、有节点图,审批手续齐全,钢管计算依据为国标厚度(3.5mm),而且施工前组织了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上情况说明,施工单位项目技术管理到位,方案编制合理、计算不缺项、审批手续齐全,施工技术管理不存在问题。•2)管理方面•该部位脚手架搭设经检查,架子基础牢固,立杆间距、横杆步距均按照方案搭设,但剪刀撑没有完全按照方案搭设,竖向剪刀撑只搭设了架体外围,内部没有搭设竖向及水平剪刀撑。现场组织模板验收时,提出了该方面书面整改意见,但没有得到落实就开始浇筑混凝土。•另外,没有事先对施工班组资质进行详细调查了解。混凝土模板虽然应由木工制作安装,但该支撑架采用了钢管、扣件材料,且高度达27m,实质上等于搭设一满堂钢管扣件脚手架,按有关规定必须由具有架子工资质的班组搭设,并应按钢管扣件式脚手架规范进行验收,而该工程自始至终完全由木工班组来承担该工作。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28页•3)材料方面•施工用钢管、扣件均从某建筑材料租赁站租赁,施工单位选择时进行了招投标,但评标时只对租赁单位的营业执照和报价进行了对比,选择最低价单位中标,未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介定和约束,事故发生后经过现场检查发现,该支撑架所用材料大部分为不合格产品,扣件螺丝存在断扣、牙高不够现象,钢管壁厚普遍偏薄,大部分钢管壁厚只有2.8~3.1mm,而方案计算中要求壁厚为3.5m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局部荷载集中且有冲击荷载作用,致使架子局部受力较大,造成个别不合格扣件螺栓脱扣,致使个别立杆长细比变化造成单杆失稳,同时由于钢管壁厚不足及架子剪刀撑不足,致使局部失稳并导致整体架子失稳垮塌。•经过事故调查小组的综合调查分析认为,该起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坍塌质量事故并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支撑架所用钢管、扣件材料不合格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29页•(3)处理方案•1)分段解体屋面梁板钢筋并拆除;•2)拆除模板;•3)分段解体拆除支撑架并清运出现场;•4)清除混凝土等垃圾;•5)重新采购合格的钢管和扣件,并严格进场验收与检验,保证进场材料均为合格品;•6)检查、调整柱顶钢筋;对于受损严重的钢筋要做植筋替换处理;•7)重新进行屋面板支撑架搭设、模板安装及其混凝土浇筑方案交底,组织有架子施工资质且有相应施工经验的专业施工班组完成支撑架施工,严格执行过程检查,认真组织架体验收,确保支撑架实体符合施工方案要求;同时要明确混凝土浇筑程序,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浇筑过程中荷载集中。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30页•(4)防治措施•该起材料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教训深刻,即给施工单位造成了工期延误、重大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又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致使2人死亡、26人受伤;同时使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政府主管部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各参建单位、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并吸取教训,加强防范与监管。同时这起事故也说明建筑材料租赁市场还存在着不规范、信誉缺失、恶意竞争等现象,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加大监督检查与执法力度;需要施工单位规范建筑材料的招标采购行为,既要注重经济价格,更要注重材料质量,严格封样和进场验收检查管理,不采购、不使用不合格材料,同时要严格过程控制,对高架支模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认真组织专家论证并认真交底,还要选择具备相应施工资质和有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严格验收、整改等程序管理;也需要监理和建设单位加强方案的审批、材料选择审查等监督管理,把好专业队伍资质审核关,加强过程监督管理,严格验收程序,督促落实不合格项的整改等工作。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31页•××监控中心工程楼板裂缝引发的质量事故•(1)案例背景•某监控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11831m2,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局部六层。地上标准层高度,4.2m,非标准层高度6.3m,。建筑总高22.2m。建筑用途办公。工程开工时间2001年12月15日,竣工时间2003年11月15日。综合楼B区局部混凝土楼板出现了不规则裂缝,具体位置为:四层:5~7/B~C轴、7~9/B~G轴、9~13/C~E轴;五层:7~9/M~N轴;标高6.01m处:7~9/E~J轴,局部为贯通裂缝,经用测缝仪检测后发现,裂缝宽度大部分在1mm~3mm范围内。施工时间为02年7月份,对于这些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32页•(2)案例分析•根据上述局部区域出现不规则裂缝的情况,首先对混凝土的配比搅拌程序和运输过程等流程进行检查,结果没有发现配合比有变化,搅拌站的剂量装置也不存在问题,运输中也没有堵车和随意增加外加剂或水的现象,从而排除了进场材料方面的原因。•紧接着对施工程序和现场当时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情况如下:•1)施工管理原因:检查发现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后有漏浆现象,支撑刚度不足、拆模过早还有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楼板超载堆物,新浇筑的混凝土较早承受动荷载的作用,综合情况导致新浇筑混凝土板产生裂缝。•2)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终凝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模板拼缝不严密)。再加当时天气炎热,楼板表面浇水养护不到位,造成楼板表面混凝土急剧收缩,而此时的楼板混凝土抗拉强度很弱因而产生表面裂缝。•3)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混凝土养护措施,虽然现场也有书面的交底,但执行中也打了折扣存,在管理责任。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33页•(3)处理方案•1)根据裂缝的有害程度专门进行了专家论证,现场进行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在专家论证会议上一致认为,这些裂缝对结构的安全度只要封闭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就没有影响,否则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年限。因此未贯通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泥修补的处理措施。•①基层处理•A.将混凝土表面裂缝用錾子剔凿成一个10mm宽,10mm深的V型槽(目的是使封缝胶与混凝土界面粘结牢固)。•B.用空气压缩机将裂缝附近80~100mm宽度范围内的浮灰吹净。用工业酒精擦净V型槽两侧的浮灰。•C.用钢丝刷将V型槽两侧上不密实的颗粒、脏物等清理干净后,用空气压缩机吹净V型槽内的浮灰,使其界面形成凹凸状,与胶粘接牢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34页•②封缝•A.基层必须保证干燥。•B.较宽的缝应先用刮刀填塞环氧胶泥。涂抹时,用毛刷或刮板均匀蘸取胶泥,涂刮在裂缝表面。•2)贯通裂缝采用自动压入灌浆器灌入改性树脂,对裂缝进行修补的处理措施。•①基层处理,用空气压缩机、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散层仔细清除,特别是对抹过水泥浆的裂缝,使用磨光机将水泥浆打磨掉,使裂缝处保持干净。•②布嘴•A.嘴子选择裂缝较宽处进行粘合。•B.嘴子沿裂缝长度方向距离为30~40cm。•C.裂缝纵横交错时,交叉处必须加设嘴子。•D.裂缝的端部设嘴子。•E.在楼板面及楼板底均设嘴子,且交错进行。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第35页•3)封闭•①用封缝胶粘底座,底座针孔对准裂缝。•②沿缝表面用封缝胶将表面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