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调研方案5篇2024/X/XX高校党建调研方案1一、调研时间:4月10日上午8:30二、调研人员: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三、调研主题:1.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2.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情况。3.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党委(党组)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履行分管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等情况。4.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特别是聚焦“四提升行动”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实施“三抓一增强”工程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排查解决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试点工作,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推进党员远程教育工作规范化巩固年活动,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减负提质增效等情况。5.围绕中央及省委决策部暑、本地本单位中心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情况。6.坚持问题导向,上年度查摆的问题和巡视巡察、脱贫攻坚督察、环保督察、扫黑除恶督导、坚持“三个紧盯”扎实开展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反馈问题再对标再整改专项行动等涉及基层党建问题整改情况。7.注重了解抓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贯彻,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等情况。高校党建调研方案2根据中央、省委和省委高校工委关于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调研方案。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按照“调查摸底、分类定级”的具体要求,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全面掌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状态,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晋位升级的目的。二、调研时间3月12日至3月15日。三、调研重点1.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2.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情况。3.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4.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情况。5.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保障机制建设情况。6.调查了解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四、调研的方式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听汇报、征求相关意见等形式,根据调研工作的需要,还可以针对一个问题或一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五、调研的组织实施学校党委责成组织部具体负责本次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调研重点内容,与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既要重点调研,又要一般掌握,确保有成果,有成效。六、调研工作要求本次调研工作,是深入推进我校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环节,也是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精神的重要举措,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精心组织,认真对待,确保调研工作质量。高校党建调研方案3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情况近年来,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将X村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将X村确定为区级试点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坚持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科学路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要做法(一)在“共建”方面。一是巩固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城市社区,健全完善了“兼职委员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十个一”区域化联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双清单、双认领”联建机制,社区党工委通过社区自主制定、上门征集辖区单位需求等方式,认领了辖区单位服务需求事项,向辖区居民开放了棋盘室、书画室、红观影室、培训场所等服务场所,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辖区单位认领了社区服务事项,开放了各自单位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资源共享场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按照“四定”“六个一”标准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辖区平安建设守护等工作。在农村,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四八”(五项机制、四项能力和八项体系。即:“建立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负责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村级治理能力、法治服务能力、德治教育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发展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网格管理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安全责任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心理服务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二是持续深化网格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员”工作,落实了“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作法。三是探索实行巷长负责制。在城市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治理队伍,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巷长,综合协调管理各类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公司职工兼任信息员制度,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反馈网格内各类信息,及时将特殊群体的信息反馈到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巷长及社区党工委,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四是以职业化管理提升战斗力。全区全部行政村四委班子成员实行正常上班制,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绩效考核,20xx年村干部年工作报酬人均X万元,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将村主要负责人每年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40%作为廉洁承诺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二)在“共治”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完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情接待室、代表委员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用,开展居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居民代表议事工作,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诉求。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居民议事机制,打造居民协商议事阵地,研究解决违章建筑拆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地埋式垃圾桶安置等突出问题。二是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社区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聘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丰富拓展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N”服务模式。采取多形式打造过硬网格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设立小区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等服务岗位,组织居民老党员开展不明文劝导、车辆乱摆乱放等“逢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先锋圆梦微心愿”活动,兑现微心愿。突出主题党日“党味”,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实践。在所有行政村按照“l+7+X”模式组建协商议事会(“1”即村党支部书记;“7”即七类固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班子代表、村民委员会班子代表、村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村民代表;“X”主要包括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程序开展协商(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初步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五是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村民褒扬惩戒和失德行为约谈等制度,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失德者向好向善,真正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实效。六是以德治提升治理活力。创新推行道德信贷工程,为星级文明户发放低利率的道德贷款。开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用积分换日用品。创新开展最美夕阳红“德润生日会”活动,每个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是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所有行政村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聘请法律顾问X人,组建“红袖章”志愿服务队伍X支,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三)在“共享”方面。一是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工作成果,实施老旧小区美化硬化改造工程。结合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网格周三入户日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行为,不断改善辖区居住环境。二是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安装便民服务终端,衔接推进服务窗口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拓展社区大学教育功能。采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试点社区设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根据社区实际以及居民爱好和需求,每周开设工笔画、书法、国画等班次,招募师资团队。打造红色教育观影室,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电影”的要求,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播放红色电影。四是持续拓展社区品牌。将党建活动和群众活动有机结合,采取“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日、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五是着力推进共管共享。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管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设施管护标准,按照每村X万元的标准设立基金专户,选聘X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村庄保洁和设施管护,建立分段包干、划段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民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矛盾纠纷呈现出“诉求利益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体化、化解复杂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原有住宅小区设施的老化,辖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落后,人防措施还存在薄弱点。四是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度还不足,部分在职居民习惯当旁观者,对基层治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不愿参与进来,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