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研究性学习(5篇)2024/X/XX高中研究性学习【第一篇】一、教学内容本学期已经教过的内容有:1、怎样提问题;2、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3、如何研究课题;4、怎样查找资料;5、教学评价。有些教学内容在本学期教学中有涉及,但没有拿出课时讲授,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作专门的讲解,如:调查与采访;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二、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1、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并经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就是训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是思维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开阔思路、知识准备、选择方法。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训练,都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进行,教师起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怎样提问题、怎样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如何研究课题。1、怎样提问题。包括这样一些方面:(1)什么是问题?(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尚待解决或弄不明白的事)(2)问题从哪里来?(看到的---即观察到的、触到的---实践中遇到的、嗅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听到的---生活中遇到的、想到的---来自外部原因或内部原因的驱使;所有问题都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而来,因此,这些问题又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人的五官感知外部世界后,是否产生问题,就在于人们对此的思考和有没有问题意识了。)(3)怎样提问题,即提问题的方法;(提炼关键词或中心词,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提问题;提炼关键词或中心词,从类别、范围、原因、结果、解决五个层次上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的八种方法提问题:a、横向思维法、b、纵向思维法、c、逆向思维法、d、侧向思维法、e、分合思维法、f、颠倒思维法、g、质疑思维法、h、克弱思维法)(4)问题的范畴或领域(所有问题可归为三个领域:社会、自然、自我)2、怎样把问题转变为课题。这里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是课题。课题是问题的深化,课题是由一些有价值、有创造的问题进一步形成的。(张怡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41-142).)课题就是针对某一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的问题。课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内容上课题必须是成立的、合理的、可行的,可以从已知的条件开展实际的研究;二是在形式上必须是规范的,适合用科学的术语或通用的规则来表述。如课题“农村秸秆焚烧问题调查及对策”即由“农民为什么要焚烧秸秆?”“焚烧秸秆有什么危害?”“秸秆有哪些方面可以利用?”等若干问题组成。课题也是有明确意义的科学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将“问题”升华为“课题”,即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课题意识。所谓课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产生困惑、疑问、不解即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构建更深层的心智图式,如“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要研究的问题涉及什么范围或边界?”“我怎样开展研究才是合适的?”“通过我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等。(2)怎样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在我们所提的众多问题中确定哪个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这要经过我们的分析来确定。A、作为课题的问题要符合这样几条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这里的创新性与科学家研究中的创新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只要求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来说有意义就可以。B、对问题分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知识基础、时间可能、条件许可、经费许可、学习要求等)的课题。(1)根据问题回答的要求分类,一般可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问题一般属于基础知识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查找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类书籍找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可以通过撰写读书报告的研究形式来完成。为什么的问题是属于比较深一层次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或查阅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怎么办的问题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回答怎么办。这就需要研究者全面地、综合地看待问题,做出决策。(2)根据问题的回答方式分类,一般可分为:①读书报告类。主要以文献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②社会调查类。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③观察记录类。针对自然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④参观访谈类。参观访谈法,通过参观一些特殊场所,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⑤实验研究类。通过改变受控条件进行实验,从而获得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解决问题。⑥设计制作类。根据自己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明和制作一些模型或实物。把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确定选择什么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但是,作为课题,其文字表达有要求。C、完善问题的陈述。作为研究的课题,我们必须要清楚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范围、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的表述中,要清楚地告诉人们,你研究的课题重点是什么,研究方向是什么,是什么范围内的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作为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的同学们,他们往往在这些方面模糊不清,因此,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就比较困难。完善问题的陈述,就是要求我们根据选择课题的原则、问题的分类和课题陈述的一般要求(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对问题的陈述进行完善,使一般的问题陈述变为课题的陈述方式。课题的陈述可以是叙述式,也可以是疑问式。3、如何研究课题。课题一经确立,必须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着手具体研究活动的框架,也可以称作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基本结构如下:(1)课题的界定与表达:揭示课题的论点,形成课题目标,以指导研究过程。课题名称必须简洁、具体、明确。对于刚刚接触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这点在教学中可以不作要求。(2)课题的由来:说明产生课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课题产生的背景。告诉人们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是什么原因激发了你想研究它的。(3)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课题的价值和课题的研究方向、重点。(4)课题研究范围的具体表述:即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及实验实施,资料采集等情况,一般来说课题研究越精深,课题研究范围越小。(5)研究的方法、途径:方法与途径务必明确,为实现研究目标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如: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项目设计等。(6)研究的步骤、进度:研究的具体规划,确定每一步骤的时间安排。进度必须明确,否则研究拖沓,极易落空。此外,步骤与进度充分体现创造性的整、分、合的劳动,是确保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7)成果的呈现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或发明创造实物等,此外成果的检测、评价手段等也应明确。(8)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如果是小组形式的研究,各人的分工明确,以便使研究顺畅高效。应当指出,研究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完善,要学会将计划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9)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素质、物资情况、经费情况、领导支持情况、时间、空间等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提出解决办法。对这几个步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训练,第一是让他们记住这样几个步骤,第二是让他们熟悉怎样完成这些内容,这也是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当计划制定好了以后,就要着手收集资料了。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块,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收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如:从网站上查找、报刊上查找、图书馆里查找、调查、走访、实验等。高中研究性学习【第二篇】摘要: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中,增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下面就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谈谈体会。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009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清楚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验能力确定研究课题。1.结合化学教学内容选择研究课题,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为探究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探究过程,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2.结合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无处不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使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例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设计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让学生到工厂、商店、居民区等开展实地调查,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等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教师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例如,围绕水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本县水资源的利用、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再次,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讲解“实验室制乙烯”时,教师可以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学生都知道应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学生提出如下方案:1.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2.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3.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4.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5.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1和3可能将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灰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2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4和5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第二,改进实验装置。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费时费药品,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例如,进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