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讲义)(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讲义)(2015年4月10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高广伟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在座的都是市、县领导,你们工作在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欢迎你们从实践的角度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五个方面内容:一、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背景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发展趋势及重点工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整个应急管理的一部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面,有人将应急救援称为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探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之前,有必要了解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从而增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危机感。一、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持续稳定好2转,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持续稳定好转。持续稳定好转主要表现在: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逐年下降。反映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逐年趋好。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均明显减少。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逐年下降。全国各地区安全状况普遍得到明显改善。具体来说:——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逐年下降。从2000年开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事故高发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年增加。2002年达到107万起和14万人的历史最高点,以后逐年下降,2014年事故起数降到30万起,死亡人数下降到6.8万人。与上一年度相比,2003-2014年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分别下降2.1%、0.2%、7.1%、11.2%、10.1%、10.2%、8.8%、4.4%、5%、4.7%、3.5%和4.9%。2008年首次降到10万人以下、2013年又降到了7万人以下。——反映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逐年趋好。2003—2014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1.770、0.855、0.697、0.558、0.413、0.312、0.248、0.201、0.173、0.142、0.124和0.107;2003—2014年工矿商贸10万就业人员死亡率:4.57、34.13、3.85、3.33、3.05、2.82、2.40、2.13、1.88、1.64、1.52和1.33;2003—2014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0.8、9.9、7.6、6.2、5.1、4.3、3.6、3.2、2.8、2.5、2.3和2.12;2003-2014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3.724、3.080、2.811、2.041、1.485、1.182、0.892、0.749、0.564、0.374、0.288和0.255。——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均明显减少。即: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各类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2004年达到峰值,随后呈逐年下降态势。全国重大事故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除2005年、2008年、2010年同比上升外,其余年份同比均下降。全国特别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2005年以前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逐年下降。煤矿:煤炭产量的变化,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的变化;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的变化。2002年到2014年,煤炭产量从约14.2亿吨增加到38.7亿吨,增长了172.5%,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7000人减少到2014年的931人,下降了86.7%。重特大事故由2002年的75起减少到2014年的14起,4下降了81.3%;从2013年3月到目前已经连续24个月没有发生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这也是历史上最长的安全时段。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下降到2014年的0.255,下降了94.8%,从09年起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道路交通、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火灾、铁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农业机械、建筑施工等其他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国各地区安全状况普遍得到明显改善。从2005年到2014年的9年中,没有突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的单位分别达26个、30个、31个,31个,31个,28个,32个,32个,30个。(二)形势严峻复杂。——事故总量仍然过大,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有时还频发。2014年事故总量29.8万起,平均下来每天816起,每小时34起,也就是2分钟不到就有1起事故发生,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42起,平均每月3起多。2014年事故死亡人数6.6万,平均每天180多人。——与一些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关国家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美国煤矿事故情况。5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近20年来世界各国均呈下降趋势。英国在1以下;澳大利亚由1992年的7下降到2002年的2;德国自1990年的5.1下降到2002年的2.9;美国由1992年的5.3下降到2002年的4.2;日本2002年为4.5。我国2003年为4.57,2014年为1.3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折算为人民币,英国由1990年0.04降至目前0.02;日本由1990年的0.07降至目前的0.05;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均在0.04-0.06之间。我国2003年为1.770,2009年为0.248。美国目前年产煤约10亿吨,死亡约30人,百万吨死亡率0.03。我国2014年38.7亿吨,死亡931人,百万吨死亡率0.255。(注: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较好,51%为露天矿。)——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每个人都愿望安全生产能做到不死人或尽量少死人,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给国家、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多则上亿,少则也有百万。新的死亡赔偿规定每死亡一人要赔偿近60万元。最主要的每死一人给多少人带来痛苦,给多少家庭带来不幸。——安全基础薄弱。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主观上的认识和努力程度,客观上的制约因素。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观上的认识和努力程度方面的原因表现为工作上六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和组织领导不到位,二是安全责任和措施不到位,三是安全投入和保障不到位,四是安全教育6和培训不到位,五是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六是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不到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尽快努力加以解决。客观上制约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现阶段采掘、化工、建筑等安全风险较高的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的落后生产能力比重较高;二是小型企业多、其技术装备差、管理水平低;三是从业人员和管理者总体素质不高,有大量的农民工在高风险领域就业。由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者素质决定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四是社会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是决定性因素。总体上说,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的:一是安全意识二是安全科技三是安全投入四是安全管理五是安全责任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背景。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其重要性日显突出,主要原因在于:——突发事件危害和影响愈来愈大——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警醒——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加强应急管理确有成效7(一)突发事件危害和影响愈来愈大。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矛盾凸显期突发事件多发频发;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尤为突出。地震(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日本“3.11”特大地震)、山体滑坡(如舟曲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吉林石化苯泄漏事故、紫金矿业的尾矿库泄漏)火灾、道路交通事故、海难、大规模断电等事故灾难,“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食物中毒、医药器械安全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袭击(9.11)、暴力冲突、社会骚乱等社会安全事件,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突如其来的突发公共事件考验着各国政府应急处理能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口、经济愈来愈密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增大;每发生一件事件可能会影响到许多人,产生很大的损失。——生活水平改善,人对突发事件的感受变强烈,对生命健康的感受变化,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提高;化学品泄漏会污染水、空气和土壤,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核泄漏产生的核辐射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吃的、喝的、用的等等受到影响。8——信息传播速度提高、范围扩大,放大了突发事件的影响。电话、手机、互联网、媒体等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有的是故意炒作,使突发事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二)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警醒。——美国9.11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了对航空的安检工作。日本福岛核电厂因地震引发核泄漏产生核辐射,引起各国对核电的重新审视。——2003年中国“非典”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三)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历来没有间断。——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应急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专门工作列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有力地推动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历次重要会议都专门强调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纳入了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9险。要求: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2003年底国办成立预案工作组,组织编制国家层面的应急预案。2004年初召开预案编制会议,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4月17日以《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发布。随后国家专项预案、部门预案陆续发布。2005年成立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务院总值班室),隶属国务院办公厅。职能: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从2005年到2007年连续3年每年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工作。102005年7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2006年7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2007年5月19日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06年国发〔2006〕24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办发〔2006〕106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7年国办发〔2007〕13号国办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9年国办发〔2009〕59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2013年国办发〔2013〕101号《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与此同时:——2006年3月14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