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安全问题作者:刘文海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宁.YangNing文化产业与儿童文化产业相关问题解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2)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化产业是以儿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儿童为受众,以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文化产品的行业.儿童文化产业要以儿童研究为基础,打造产业链,追求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要处理好文化安全和道德问题,在产业和文化、商业运作和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2.学位论文张玉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2004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不但能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也能创造财富。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1979年开始,我国对发展文化产业进行了承包制和以文养文等形式的广泛探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弱小产业的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分析了文化产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从外部看,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尽管经历多次改革,仍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化管理上,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尚未理清,经营者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政府过多地干预文化经营管理。在文化建设投资方面,实行文化事业经费统包制。文化单位既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也没有自主支配经费的使用权,压抑了它们广开财源和自主理财的积极性。由于政府统管文化,文化事业的行政化与非产业化,造成了我国文化事业运行机制的低效率。非法制化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事业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法律确认,文化事业运行没有必要的法律保障,文化事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领导人的重视程度,对文化活动的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从内部看,我国文化产业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完善的运行机制。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把文化归入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几乎很少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文化的发展以及如何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政策,加之我国现有的大多数文化艺术团体都是属于国家供养的事业单位,形成了一种重宣传教化、轻经济利益的文化管理体制,从而导致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本文指出,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一个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全球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运动,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文化运动和文化产业发展走向,影响着国际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二是我国加入WTO后,文化产业政策与WTO贸易自由化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等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和内在的规则冲突。三是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出现了文化帝国主义,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构成现实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其次要认清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之一是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种文化需求十分丰富,拥有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巨大文化市场。优势之二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文化产业的一个不可代替的资源。劣势是虽经多年发展,文化产业规模还是很小,缺乏竞争力;管理经验不足,适应不了加入WTO的要求。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关系,严格区分以市场营销为手段的文化产业和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的文化事业;处理好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关系,进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文化体制改革;处理好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处理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对民族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保护;处理好优先发展与共同发展的关系,突出特色,优先发展,在一定区域内率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然后逐步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根据实际选择发展方向。发展壮大我国文化产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完善现行管理和运作体制。二是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构建既与WTO原则相适应又符合中国文化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放宽准入门槛,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整和重组文化经济利益关系;加快制度创新,实现文化产业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制定新的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开拓国际间,实施文化外贸新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三是建立人才机制,造就大批有创造力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四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求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五是加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巩固国内市场,增强海外竞争实力。五是建立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形成国家、集体、社会、个人齐参与的多元投资融资体制。六是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加强文化安全立法建设。七是支持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只有这样,我国文化产业才能保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文化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期刊论文胡惠林.HuHuilin论文化产业的公共责任-社会科学2009,(10)文化产业及其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是人类参与生产的物品中,除粮食之外的唯一生存必需品.文化产业的公共责任就是由文化产品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的质的规定性决定的.维护和提供公共文化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建构社会和国家公平与公正的文化秩序,体现和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确保文化正义的宪法诉求,构成了文化产业公共责任最主要的内容.4.期刊论文李冬.娄成武.LIDong.LOUCheng-wu解析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文化产业是当代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分析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类从事文化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文化产业.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涉及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阐述了文化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用发展的观点剖析了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两种较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化产业形式.5.学位论文孟宪存文化产业运行的全球化背景及其价值取向2006文化产业是为当今人们所广泛关注的现象。理论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所关心的是我国文化产业运行的全球化背景及其价值取向。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一些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会影响文化认同,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本文认为在全球化及全球文化发展的背景中来考虑和把握文化产业的运行,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产业又称文化工业,是一种以文化产品的制作、销售为主营范围的经济行为。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背景要求文化产业的运行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文化产业市场价值取向的改革,旨在所有制结构和投资结构上突破国办文化的单一格局,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多元投资主体并存的复合结构,把市场运行机制、竞争机制和商品观念引进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种经济行为,同时它又是作为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文化,有着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市场价值,而且具有社会人文价值,起着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甚至重塑价值观念的作用。文化产业运行中的社会人文价值取向,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和灵魂,它涉及到三个方面:以人为本、民族个性、文化自主权。“以人为本”是文化产业运行的出发点和终极要求;民族个性是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文化自主权是国家文化安全之保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从哲学方法论的多维视角探讨了文化产业运行的全球化背景及其价值取向。在许多历史条件下,经济运行以及各种社会问题,有时需要从深层的文化模式和文化机理上加以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深刻的理解,才能制定出更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文章力图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产业运行的新内涵和指导思想,结合文化产业理论的发展,关注文化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6.期刊论文孟昭元.MENGZhao-yuan双重价值取向:文化产业运行的机制创新-桂海论丛2006,22(6)文化产业是以市场机制为载体运行的文化,它的有效运行是产业的一般特征与文化自身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市场价值取向和社会人文价值取向的互动.文化产业运行机制的创新,其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是市场价值规律.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创新的指导思想与核心价值,民族个性和文化安全是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创新的重要社会人文价值取向.7.学位论文万是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06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加剧了本已存在的民族文化间及民族文化内部的冲突,同时也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论,在总体认识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基本方针、主要内容、根本任务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基本问题,以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实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中国,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在文化建设上采取新的对策,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化打破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分立,逐步走向三者的融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一过程并非始于现在。资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提供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推动了文明形式的更替,开启了文化发展的新领域。但资本文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资本加剧了物的增值和人的贬值,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形成了贫富两极分化,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是片面的。20世纪末,人们基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两极分化、城市人口过于密集等全球性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从传统发展观转变到新的发展观,这使全球化在新的突破口上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全球化所包含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对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只是开始。文化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内在规律,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民族性是沟通本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纽带,其核心是主张本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爱国主义,从而强化着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开放性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国际间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拓宽了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推动了文化的共同发展。但也要看到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全球化时代文化成为国际竞争中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构成诸要素中具有先导性作用,教育在综合国力构成诸要素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维护民族独立和文化安全。第二部分: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究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能不分析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这既是历史的起因,也是理论的起点。鸦片战争打开了封闭的传统文化的缺口,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文化的划时代转折。改良主义以及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震荡,促使中西方文化在冲突、撞击中交流融合。“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锋芒直指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耕耘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长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指明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到建设先进文化理论,是中国文化因应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而作出的正确选择。从世界文化的大格局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以先进文化为主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拓展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空间,使中国科技教育更容易接近世界前沿;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