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阳江市中医医院陈凤婷2职业防护基本概念(熟悉)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在工作或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职业病。医学上:广义的职业病泛指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3职业防护基本概念(熟悉)职业暴露(HIV):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临床的高危科室:主要包括急诊科、手术室、产科、供应室,对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包括血液科、肿瘤科等)、传染科、康复科和口腔科4职业暴露重要因素(医务人员自身感染)、途径(理解)生物性危害: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通过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传播的疾病等。主要包括经血液传播病菌(主要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5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过针刺伤传播,并能产生致命的后果。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HIV。手术配合中常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Lohi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6针刺伤原因:1、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由于面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医务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同时治疗检查过程中与注射器等锐器接触较多。2、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对针刺伤的认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或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易发生针刺,另外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针刺伤的原因之一。3、医疗设备的简陋及检测系统的不完善,注射器的针头,安全型注射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检测系统,以便在发生针刺伤后对医务人员做必要的检查。可是据调查,在各医院中真正实施的还不到1/3。7职业暴露重要因素(医务人员自身感染)、途径(理解)化学性危害: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化学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碘等挥发性化学制剂空气及贵重物品的消毒灭菌常需要使用臭氧、甲醛、戊二醛等高效消毒灭菌剂。环氧乙烷:可强烈刺激眼及呼吸道,致白血病、癌,孕期能引起流产。甲醛溶液:它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8化学性危害:接触细胞毒素药物时的危害麻醉废气麻醉气体将导致手术室工作人员不良的生育结局。美国职业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单独使用各种笑气、卤代类吸入麻醉时,其空气污染水平不应超过2.5ppm燃爆因素臭氧乳胶手套9物理性危害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噪声噪声能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手术室平均噪声是60~65分贝放射损伤: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畸。触电及电灼伤10运动功能性危害:护理工作中的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脊背的损伤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突出问题,不合理的搬运物体是造成脊背损伤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弯腰、超时静立均可对肌肉造成损伤。11扶抱及搬运病人1.扶抱病人上落病床或轮椅2.帮助病人站立或步行3.扶助突然跌倒或晕倒病人4.协助病人做物理治疗等12心理社会性危害心理压力心理疲劳13如何防护(掌握)(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架构(二)完善各管理的规章制度1严格规范操作规程2消毒剂使用管理3电器使用的管理14电器设备损坏的电线或插头应立即修理切勿使电源负荷过重插座线路需有漏电断路掣保护154接触细胞毒素药物时的防护减少抗癌药物污染环境和不必要的接触。①配药前洗手穿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②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③割锯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之药粉降至瓶底。④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瓿颈部16⑤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⑥抽取药液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应注意抽出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⑦静脉给药时护土应做好个人防护并戴手套。⑧在处理病人化疗后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沾染皮肤⑨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肾功能,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指标测定,人员调整。5建立完善供应室工作规程和防护措施17如何防护(掌握)(三)遵守普遍性的防护原则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简单、最经济、方便、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医务人员推荐普遍性防护原则,为杜绝或减少职业性血液传染,把意外接触血液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对采血者和采血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须采取普遍性防护。18如何防护(掌握)(四)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培训)医院应将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列入继续教育的内容。(五)改变现有的工作环境(在设备上更新,改革劳动工具、用物,操作方法上改进)噪声预防①隔音设计②加强不定期检修19如何防护(掌握)(六)职业损伤处理方法(血源性HIV)预防守则:不要将针帽套回针头,一定要套回时,请运用单手法经血液传播疾病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20重要的10条1绝对不要将针帽套回用过的针头.必须时用单手法。2绝不徒手拾捡破玻璃碎片(因碎片可刺破皮肤,病菌可以趁机而入)。3尽快就近和正确地丢弃所有用过的锐器.4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5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给他人料理!21重要的10条6当估计操作会有血液或者体液溅出时,要戴护目镜和护面罩。7如果估计操作会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时,要戴手套。8认真洗手。9思考问题要总是从防御的角度出发。10注射乙肝疫苗!22怎样预防职业性血液接触?如果接触到病人的血液,我该做什么?1用肥皂和清水冲洗被刺或被割的伤口。2用清水冲洗被血溅到的口腔、鼻腔和皮肤。3用清水、生理盐水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血溅到的眼睛。23接触到任何血液后,你应该:向有关部门(如职业健康部门或者感染控制部门)报告被刺、被割到或接触到血液的事件.即时报告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补救治疗还是很有效的,而且补救治疗开始得越早越好。24什么时候开始补救治疗乙肝:越早越好。最好在接触后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天。艾滋病:越早越好。最好在几小时内。虽然动物实验显示接触感染后24-36小时才进行补救治疗效果不佳,但这个时间限度是否在人类产生相同的效果并不清楚。怀孕的医务人员:怀孕并不是一项排除使用补救治疗的指标。但如果你怀孕,你要很清楚这些药物潜在的药性及副作用,以便作出有益的决定.25接触暴露后的追踪乙肝(HBV):由于乙肝的补救治疗措施非常有效,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不主张补救治疗后再进行常规性追踪观察.但是如果有肝炎症状(如眼睛巩膜或皮肤发黄、厌食、恶心、呕吐、发烧、腹痛或关节疼痛、极度疲劳)出现时,应寻求医疗咨询.26接触暴露后的追踪丙肝(HCV):接触后应马上进行基线测定,查丙肝抗体和ATL.然后4—6周后再重复这两项检测.有的医生可能还会建议在接触后的4—6个月做另一项检测(HCVRNA)来侦查丙肝感染的可能性。但如果出现肝炎症状时,应马上寻求医疗咨询.27接触暴露后的追踪艾滋病病毒:暴露后HIV抗体检测: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含HIV血液后的几个小时内,要对其意外事件进行评估、咨询,并对该医务人员进行HⅣ基线检测(记录接触暴露发生时该医务人员HIV感染情况).然后在6周、12周、6个月重复HIV抗体检测实验。28如何防护(掌握)(续)(七)各种防护措施:加强普及性预防洗手与手的消毒洗手及手的消毒是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传播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戴手套手套不一定全是消毒的,一般性检查用乳胶手套或乙烯手套即可。戴口罩、面罩治疗过程中有可能造成血液、唾液、龈沟液飞溅时要戴面罩、口罩。面罩的长度要超过颏部。戴护目镜防止碎屑、唾液、飞溅的化学物质和其他气化物质的危害作用。29穿防护衣避免污染自己的衣服,换洗衣服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衣服一旦被血液或唾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放射防护预防接种高危科室医护人员应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传染性疾病。30(八)化学性危害的防护1化学消毒剂灭菌防护2麻醉废气的管理(九)运动性损伤防护1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2使用过床器、移动传送带、节力预防颈椎病31(十)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心理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工作安排中,注意合理安排适当调整轮班制,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精神高度紧张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操作规律,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注意保持体力和能量,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32工作压力找出压力根源减压课程寻求协助3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380号国务院令,公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新华社6月26日受权播发这个条例。共7章57条。“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3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35《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36《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3项基本要求: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37祝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