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零陵中学程众歆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领域(1)理解质点概念,了解其相对性(2)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时间与时刻的区别(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位移公式,速度概念2.方法与过程领域(1)复杂运动中包含着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体现演绎性(2)理解把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抽象成理想化模型——质点,即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3)认识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1)从熟悉的情景中分析、归纳,构建物理概念(2)从新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和先期形成的概念进行反思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质点与位移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匀速直线运动及速度的规范描述难点:物体被抽象为质点从条件中及相关训练位移概念建立教学思路:通过具体事例创设情景,充分讨论,引导归纳小结。形成概念和模型,重视对概念的建立的反思,及时反馈到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能辨别其特征,体会建立概念,建构模型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规律有所感悟,能用规范语言阐述。四、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激发探究欲望(资料片)高架道路上汽车追尾事故现场(讨论)你估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你看来,要避免事故发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探究(1)微元法——物理研究方法之一的引入,对曲线运动研究转化为对匀速运动的研究来用微元法的过程是一个将多余问题分解为较简单问题的过程,更能揭示内在规律。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去研究物体的规律(2)研究物体的运动,即研究物体的位置的变化过程实际问题中,路程从何处测量,位置如何确定(讨论)有谁见过交警在事故现场是怎么处理的?车辆位置是怎么确定的?车辆车身的尺寸是否考虑?为什么(讨论)列车经过长江大桥,列车车身的长度是否考虑?(讨论)某人骑自行车从闵行到宝山,研究他通过路程多少时自行车的尺寸能否忽略?为什么?3、(探究)建立物理模型:质点(1)质点的概念(2)把物体抽象的质点的条件(3)条件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成质点,什么条件下不能看成质点4、讨论分析,引入位移概念(1)(问题提出)放学回家你可以选择哪些路经?这些路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认为最理想路径是怎么的?由此可见运动的路径可能不同,但位置变化是相同的,位置变化方向是相同的。(2)引入位移概念(3)位移与路径的区别让学生描述,位移与路径的区别,重新描述上学来校与放学回家过程中位移与路程的区别。(5)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及区别(讨论)用多量箭头表示下列情况中运动的位移和路程大小的表示AB与BC分别是两个由两个半圆弧形成的轨道当物体从A沿轨道运动到C,用矢量箭头表示位移,并测出里程(讨论)若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运动一周,位移,路程各是多大。5、阅读教材,理解时间,时刻的区别在时间坐标轴上指出第3秒内,33米,第33米的响应的位置。6、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及概念的建立比较初中阶段对此的理解与课本的阐述的不同之处更深刻了解匀速直线运动。(讨论)你遇到过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事例吗?研究过程中你采用何种方法处理。7、速度概念的建立运动快慢的比较——控制变量法(讨论)如果物体运动的位移不同,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引入)比值法:V=TS(引入)速度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中与位移方向一致(引入)位移公式S=VT作业P121、2、3、4、5;查阅《交通规则》1.B运动图象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通过图象求速度,能从图线的斜率判断速度大小(2)理解匀速直线一定的速度——时间图象,理解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下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位移的大小2、方法与过程:(1)认识物理规律可由图象表示,把教学中的函数知识迁移到物理中来(2)学会看懂物理图象表示的规律(3)从位移——时间图象去推测速度——时间图象,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3、情感、志发、价值观(1)将抽象的数学图象赋予物理的内涵,加深对物理研究的印象,体现严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2)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观察、归纳能力(3)体验自然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象的物理定义难点:S-T图与V-T图之间的联系教学思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探究研究,初步结论教学迁移,画出图象,反馈实际,总结归纳教学过程:1、创造情景,激发兴趣还记得中考时,除了准考证的外,每个考生每天还领慎写一张什么表(体温表)为什么要填写这张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在抗击SARS战争中,有记录这样一张体温表时刻(h)5:00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体温(℃)36.336.336.836.937.137.337.136.9这张表格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用列表的方式有什么好处2、探究:若根据已有数据,能否用一个直角坐标来表示呢?请同学试看画一下。上面二种方式就是研究物理经常用的列表法,图象法。3、探究:能否用图像法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若以V=2m/s作匀速直线运动(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坐标系的纵坐标与横坐标分别代表什么特征?怎样选择合适的刻度?(根据具体数据)怎样画出图线?图线有什么特点?图线中包含哪些信息?图线的斜率代表什么?4、探究:(1)若位移从某点目标起,物体2m/s向A作匀速直线运动,能否画出它的S-t图?(2)与前一个图有哪些区别,表示的特征意义有何不同?(3)就上面二个图线,你能画出相应的V-t图吗?(4)说说这些图所包含的信息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S-t图(2)V-t6、情景引入:说说你听到什么龟兔赛跑的故事。请你画出相应在的s-t图与V-t图。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图,并叙述情节。以经典版本为例,请再画S-t图(讨论)假如兔子假跑呢?假如乌龟认为反正兔子会中途睡觉,自己也打起盹来呢?假如兔子打盹睡醒来后回头找乌龟呢?(讨论)你能把上面的S-t表示的运动情况画成V-t图吗?7、反馈:归纳、应用提高(探究)P15示例:分析图线表示的特征意义特别注意:V-t图中包围的面积代表位移作业:P16①~④1.C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量测量的三个组成部分(2)知道DIS实验的含义及其两种系统的装置(3)掌握运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有关图像实验2、方法与过程(1)运用类比法对物理量测量的两种方法进行类比(2)设计匀速直线运动测量方案,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类比,开阔视野,弘扬创新精神(2)培养严谨实验作风及道德风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难点: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所得图像对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教学思路:通过简单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做物理实验一般所需的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运用类比引入到DIS实验系统的组成和使用步骤,使学生初步掌握DIS的使用,进一步让学生用DIS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和V-t图。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2、探究3、利用DIS系统研究匀速直线运动S-t图及V-t图作业:训练与应用1,2,3,41.D快慢变化的运动瞬时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理解平均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4)了解测量瞬时速度的仪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速度计2、方法与过程(1)理解平均速度在研究直线运动中的等效替代思想(2)理解从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概念的无限逼近思想,体现微元法的应用(3)从实际应用中认识速度计,扩展知识面及实际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物理思想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2)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将知识反馈到实际应用中去,体会认知过程。重点、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难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区别及判断教学思路: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建立平均速度概念的必要性与必然性,采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将任何一个变速运动的快慢,都可以找到一个与它等效的匀速直线运动来粗略地描述,在教学过程必须强调与渗透。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2、引出概念3、探究4、讨论P24图1-23,请学生先读读处理的方法并汇总并完成②、③5、承上启下,引出瞬时速度概念6、用光电门或速度计测瞬时速度——无限逼近思想的实际应用7、(实际应用)对速度计的认识、读数对交通限速标志的认识8、小结作业:P26①~②先讲解③题中如何阅读时刻表1.E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大小方向;(2)学会用DIS实验获得加速运动物体的v-t图像,利用图像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2、方法与过程运用比值法学会表示物理量变化快慢的表示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运动规律的过程中学会全面观察问题,揭示问题本质(2)对不符合科学性的日常形成的一些观念进行分析、反思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加速度的概念难点:加速度的方向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变化含义→探究变化快慢的含义→建立加速度概念→完善概念确立加速度大小、方向→情景反馈,加深理解→DIS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2、确立概念:我们将ta称为加速度3、概念4、加速度大小的确定5、分组当别完成P29自主活动内容6、怎样测定加速度DIS学生实验作业:P31①~⑤1.F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理解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物理含义及推导过程;(3)理解v0=0与v0≠0的转换(4)理解v0=0时的各物理量存在的比例关系,并熟练运用2、方法与过程(1)认识用图像法(v-t图)得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位移公式导出过程中的无限逼近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中,领会逻辑推理思维过程,得出相应关系并加以验证,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2)从v=0的条件下反思运动规律表达中的演绎律(3)学会分析不同阶段的运动的区别和内在联系(4)学会用辅助图来观察运动情况,将文字表述转为直观图画,把图与情景联系起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式推导过程难点:实际运用及比例关系教学思路:情景引入,建立概念→DIS实验作出图象,获得信息→探索研究导出位移,速度公式→实际应用→拓展联想,归纳总结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建立概念2、DIS实验,获得V-t图像,获取信息3、探索研究4、引导: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求位移5、若初速不为零,能导出S与t的关系式吗?6、若已知a与vt,如何确定瞬间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关系?7、小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8、实际应用(略)作业。1.G.匀减速直线运动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减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为负值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理解位移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2、方法和过程(1)认识用图像方法得出“匀减速直线运动全过程位移公式”的科学方法(2)用类比的方法,把匀速直线运动知识迁移到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每一个特征量的确切含义(2)交通安全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难点:最大位移公式的导出及应用三、教学思路:情景引入,引出课题→问题简化,凸现本质→知识类比,加深对加速的认识→讨论归纳→应用知识解题,提高能力→归纳提高,理解规律与相应思维方法四、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引出课题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探究3、采用类比法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作出相应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学生作图,投影评价)4、请学生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v-t图求位移方法用类比法推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求位移的方法。5、示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P37)6、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7、关于汽车安全标准的阅读,指导学生怎样分析获取信息?“标准”制定中采用了哪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8、反馈:你对本课开头所讲到的“为什么要保持一定车距”是如何理解的?请通过计算说明。五、作业:1、P38①~⑤2、检修自行车的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