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精编教案【参考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6高二数学精编教案【参考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高二数学精编教案【参考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高二数学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利用科学计算免费软件--Scilab软件编写程序来实现算法的基本过程。2、了解并掌握Scilab中的基本语句,如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能在Scipad窗口中编辑完整的程序,并运行程序。3、通过上机操作和调试,体验从算法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算法的实现过程,能认识到一个算法可以用很多的语言来实现,Scilab只是其中之一。难点:体会编程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过程,体会正确完成一个算法并实施所要经历的过程。三、教学流程设计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几个基本语句和结构好文供参考!2/161、赋值语句(=)2、输入语句输入变量名=input(提示语)3、输出语句print()disp()4、条件语句5、循环语句(二)几个程序设计建议:直接在Scilab窗口下编写完整的程序,保存后再运行;如果不能运行或出现逻辑错误可打开程序后直接修改,修改后再保存运行,反复调试,直到测试成功。高二数学优秀教案【第二篇】一、教学内容分析圆锥曲线的定义反映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它是无数次实践后的高度抽象、恰当地利用定义XX题,许多时候能以简驭繁、因此,在学习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几何性质后,再一次强调定义,学会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来熟练的解题”。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强,思维活跃,但计算能力较差,推理能力较弱,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略显不足。好文供参考!3/16三、设计思想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容易使学生陷入困境,降低学习热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获取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能灵活应用XX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焦距、离心率、准线方程、渐近线、焦半径等概念和求法;能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求解圆锥曲线的方程。2、通过对练习,强化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不断引申,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学习解题的一般方法。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圆锥曲线定义的理解2、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最值”3、“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难点:巧用圆锥曲线定义XX好文供参考!4/16高二数学教案【第三篇】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前提条件a=(x1,y1),b=(x2,y2),其中b≠0结论当且仅当x1y2-x2y1=0时,向量a、b(b≠0)共线[点睛](1)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还可以写成x1x2=y1y2(x2≠0,y2≠0),即两个不平行于坐标轴的共线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2)当a≠0,b=0时,a∥b,此时x1y2-x2y1=0也成立,即对任意向量a,b都有:x1y2-x2y1=0?a∥b.[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已知a=(x1,y1),b=(x2,y2),若a∥b,则必有x1y2=x2y1.()(2)向量(2,3)与向量(-4,-6)反向。()答案:(1)√(2)√2、若向量a=(1,2),b=(2,3),则与a+b共线的向量可以是()A.(2,1)B.(-1,2)C.(6,10)D.(-6,10)答案:C3、已知a=(1,2),b=(x,4),若a∥b,则x等于()A.--好文供参考!5/16答案:D4、已知向量a=(-2,3),b∥a,向量b的起点为A(1,2),终点B在x轴上,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73,0向量共线的判定[典例](1)已知向量a=(1,2),b=(λ,1),若(a+2b)∥(2a-2b),则λ的值等于()(2)已知A(2,1),B(0,4),C(1,3),D(5,-3)。判断与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它们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解析](1)法一:a+2b=(1,2)+2(λ,1)=(1+2λ,4),2a-2b=2(1,2)-2(λ,1)=(2-2λ,2),由(a+2b)∥(2a-2b)可得2(1+2λ)-4(2-2λ)=0,解得λ=12.法二:假设a,b不共线,则由(a+2b)∥(2a-2b)可得a+2b=μ(2a-2b),从而1=2μ,2=-2μ,方程组显然无解,即a+2b与2a-2b不共线,这与(a+2b)∥(2a-2b)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故应有a,b共线,所以1λ=21,即λ=12.[答案]A(2)[解]=(0,4)-(2,1)=(-2,3),=(5,-3)-(1,3)=(4,-6),∵(-2)×(-6)-3×4=0,∴,共线。又=-2,∴,方向相反。综上,与共线且方向相反。好文供参考!6/16向量共线的判定方法(1)利用向量共线定理,由a=λb(b≠0)推出a∥b.(2)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达式x1y2-x2y1=0直接求解。[活学活用]已知a=(1,2),b=(-3,2),当k为何值时,ka+b与a-3b平行,平行时它们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解:ka+b=k(1,2)+(-3,2)=(k-3,2k+2),a-3b=(1,2)-3(-3,2)=(10,-4),若ka+b与a-3b平行,则-4(k-3)-10(2k+2)=0,解得k=-13,此时ka+b=-13a+b=-13(a-3b),故ka+b与a-3b反向。∴k=-13时,ka+b与a-3b平行且方向相反。三点共线问题[典例](1)已知=(3,4),=(7,12),=(9,16),求证:A,B,C三点共线;(2)设向量=(k,12),=(4,5),=(10,k),当k为何值时,A,B,C三点共线?[解](1)证明:∵=-=(4,8),=-=(6,12),∴=32,即与共线。又∵与有公共点A,∴A,B,C三点共线。好文供参考!7/16(2)若A,B,C三点共线,则,共线,∵=-=(4-k,-7),=-=(10-k,k-12),∴(4-k)(k-12)+7(10-k)=0.解得k=-2或k=11.有关三点共线问题的解题策略(1)要判断A,B,C三点是否共线,一般是看与,或与,或与是否共线,若共线,则A,B,C三点共线;(2)使用A,B,C三点共线这一条件建立方程求参数时,利用=λ,或=λ,或=λ都是可以的,但原则上要少用含未知数的表达式。高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好文供参考!8/16(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2)重点、难点分析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教法建议(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好文供参考!9/16(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设表示曲线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简化了的代数方程。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好文供参考!10/16(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教学设计示例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好文供参考!11/16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问题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实例分析例1:设、两点的坐标是、(3,7),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于是有即l的方程为①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好文供参考!12/16(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即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这说明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设点的坐标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到、的'距离分别为所以,即点在直线上.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解法二: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