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文供参考!1/10《人生的境界》教案精编3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人生的境界》教案精编3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人生的境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2.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情意目标:1.启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2.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能力培养目标:熟练默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起、录、转、合的框架。教学难点对所谓觉解的理解和圣人做平常人所做的事和平常人所做的平常的事区别在于哪里。教授方法好文供参考!2/10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一次因自己的牙齿脱落而陡生感慨,写下?quot;人言齿之落,寿命难维持。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的诗句。人我对齿落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悲观,--豁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引出板书课题--人生的境界)二、介绍作者:冯友兰,著名哲学史,哲学研究家,北京大学教授,对中国哲学文化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三、布置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1.从文章形式上,力求搞清文章的结构;2.从文章内容上,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题;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四、检查学生默读效果提问:文章是怎么开头的?--以一句疑问句开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问:这样开头的好处是什么?--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注,在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中,不知不觉间引读者进入作者所要阐述的人生的境界这一主题范围。好文供参考!3/10(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做出回答)提问:文章分为几个自然段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的做出回答。这一问题并不难,但学生由于往往没有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往往始而瞠目结舌,继而翻书去计算。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共分为12自然。提问:这12自然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路?(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进而理解文章主题,随着教师的提问分析,讲解,列出板书)五、分析文章思想内容:着重分析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生最常见的常态境界,在此基础上追求精神道德上的高度升华,则上升为道德境界甚而天地境界。人常见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这里的功利,是个中性词,并无贬意。但一般的最大多数的人,他们的`人生境界在这个功利的范畴内,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色彩。注意作者所言--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引导学生分析必?quot;二字的使用,文说明,对功利的追求是有高下之分的,可能并非不道德,但也有可能是绝对不道德,要提醒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六、布置研究讨论的话题好文供参考!4/10古人云: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者,人所共仰的大圣人,但却人人可以为之,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古人又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里谈的做人标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上述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以备讨论课文用。七、板书设计课题:作者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一)(1自然段)--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二)(2-6)人生的四种精神境界--自然、功利用职权、道德、天地。(三)(7-11)对人生四种境界的分析。《人生的境界》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健康、远大的人生目标。2.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层次清晰、思路严密的特点。教学过程预习好文供参考!5/10导入:在语文里,我们邂逅大师。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我们讲一讲人生的境界。默读课文,做批注朗读课文一、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1.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的境界?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第1段)2.作者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哪4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划分依据: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3.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四种人生境界做注释,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自然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功利境界:觉解到为自己而做各种事。道德境界:觉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天地境界:觉解到自己也是宇宙的一员,要为宇宙的利益好文供参考!6/10做各种事。4.“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阅读第7,8段,回答这一问题。通过哲学,觉解到他的。行动和生活中的道德原理,达到道德境界。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达到天地境界。二、把握文章思路1.本文是1篇学术随笔,也是1篇议论性散文,要理解文章思路,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第1段: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第2段:最后一句。第3段:最后一句。第4段:最后一句。第5段:最后一句。第6段: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价值。第7段: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方法。第8段:最后一句。第9段:强调天地境界是一种超越。第10段:进一步总结人生最高境界的特点。第一部分(1-6):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好文供参考!7/10总(1):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分(2-5):分别阐述人生的四种境界。总(6):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及价值。第二部分(7-10)提高人生境界的途径。2.写作特色:层次清晰,思路严密。《人生的境界》教案3[教学目的]1、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2、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关于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门,1919年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2、冯友兰人生哲学思想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即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好文供参考!8/10是人生之意义何在?他根据自己的哲学理论,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从而引出了人生四境界说。冯友兰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异于禽兽者在于其有觉解,人生的意义就在觉解之中。有觉解是人之理,求觉解是人之心,能觉解是人之心。人生在世,必追求人之理,以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欲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便需尽心尽性。这实际上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成就理想人格是人之理的要求,是做人的必需;而尽心尽性便能达到这个理想人格,是做人的方法,只有尽心尽性,力求觉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生才有意义。3、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1)中国哲学的传统任务是什么?(2)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几个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3)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种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讨论以上问题。第二课时5、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阐述人生境界的?是怎么阐述的?作者站在哲学高度阐述人生境界的。作者从中国的哲学传统任务着手,着重阐述了中国哲学的传统。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的传统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史记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者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好文供参考!9/10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不明白自己和自己所做事的意义;功利境界的人,虽然明白自己所做事的意义,但他们是从功利这一角度出发的。作者认为这不是作为人的最高境界,具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只是作为一种动物性的人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之中,因为其他动物也有这一特性。作者认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人生境界。有道德境界的人,“了解社会的存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有天地境界的人,他的心中不仅有整个社会,还有整个宇宙,他是宇宙的一员。按我们现在的话说,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心里不仅应装着整个社会,还应装着全世界,“他了解宇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作贡献。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人成为真正的人——贤人和圣人。但是,作者并没有把人生的最高目标玄化,而是结合现实指出,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在“觉悟状态下做他所做的事”,他做的“都是平常人所做的事”。这样,就使的这篇文章有普通的。意义:我们每个人不管你的职位如何,也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可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成为贤人、圣人。6、如何理解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好文供参考!10/10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分成四种境界: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成为人的最高境界。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7、讨论思考和练习二(见教材)8、课后作业:思考和练习三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