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提纲1.油品的安全相关特性2.燃烧、爆炸理论概述3.点火源简述4.现场危险点或区域简介2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危险物品:按照安全生产法第112条,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违禁人事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86,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贮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也称危险物品或危险品)。《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危险物品分类(9个类别)1)爆炸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9)杂项危险物质,包括危害环境的物质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3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2.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一般是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易制毒化学品目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附件中列明的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是指列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4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化学品有机物(C-C)无机物烷,烯,炔醇,醛,酸,醚,酯芳香烃金属酸,碱盐有机金属化合物5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3.石油:组分: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石油的分子结构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主要特性:1)易燃2)易爆(混合蒸汽)3)易挥发、易扩散、易流淌4)易积聚静电5)热膨胀6)毒性7)一定的腐蚀性(主要是硫化物)8)环境危害84~87%11~14%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6油品的易燃性闪燃: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闪燃。闪燃是火灾危险一个重要的警告信号。闪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燃的现象。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当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液体随时有可能病引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温度低于其闪点,则液体不会发生闪燃,更不会着火。危险性划分:易燃与可燃划分,依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石化规GB50160规定相同)易燃油品,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油品。可燃油品,闪点高于45℃的油品。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7类别特征或液体闪点Ft(℃)甲类A15℃的蒸汽压力>0.1MP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液体(乙烯、丙烷、丁烯)B甲A以外的,Ft<28乙类A28≤Ft≤45B45<Ft<60丙类A60≤Ft≤120BFt>120石油库储存易燃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8燃点(又叫着火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当火陷接近油品表面的蒸汽和空气混合物时,发生着火并持续燃烧5s以上的温度即为燃油燃点。油品的闪点和燃点非常接近,低闪点油品燃点比闪点仅高1~5℃。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自燃点与闪点及燃点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需引火源,而后者则需要外部火源引燃。所有石油产品的自燃点均较常温要高很多,但处于高温状态的油品一旦从管线的接头、法兰等处漏出热油,并与空气相遇往往也会自然引起火灾。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9油品的易燃性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分别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能完全燃烧比例)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初始温度、初始压力、惰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氧含量、引火源等。初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大;初始压力升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可使爆炸极限范围缩小,特别是对爆炸上限的影响大;爆炸混合物中氧含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引火源温度越高,热表面面积越大,与可燃混合物接触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0油品的易燃性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够引起粉尘云(或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燃烧(或爆炸)的最小火花能量。亦称为最小火花引燃能或者临界点火能。(MJ是很小的能量单位,即很小点火能就能造成火灾)最小点燃能量,mJ产生放电的带电电位,kV0.01(H2和O2混合物)0.01~0.1(H2,C2H2等)0.1~1(烃类气体蒸气)1(一般为粉尘)18~1020~3040~60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1油品挥发性石油饱和蒸汽压,石油产品饱和蒸汽压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试验仪器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汽所显示的最大压力。蒸气压是表示油品挥发性和贮运时损失轻馏分多少的重要指标之一,饱和蒸汽压高容易形成爆炸性气体,也是油品对身体健康影响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2静电定义: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摩擦生电,喷射起电,感应静电起电等。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产生静电。大部分的油品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都容易产生静电(电阻、杂质等影响),静电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消除静电危险。人体也产生静电,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2kv手指有感觉但不痛,点火能0.2mj,可以点燃烃类石油产品蒸气。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3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以100m3汽油为列,在昼夜温差10℃时,体积变化约0.95m3,液体几乎是不可压缩的,如果在充满的密闭容器(我们主要是管道)中,将产生很高的压力,而破坏密封或容器本身,造成泄漏。油品计量中的VCF(体积修正系数)就是转换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4油品毒性有毒物质,是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伤害或损害人类健康的物质(GB6944-86)。石油及产品对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石油的组成成分,如烯烃、石油醚、芳香烃、汽油、溶剂(石脑油、)等。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3类(《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5油品毒性苯,吸入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重者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引起白血病。具有生殖毒性。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6(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皮)。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人类致癌物。汽油,为麻醉性毒物,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300(汽油)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6油品毒性甲苯,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表现为麻醉作用,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直接吸入肺内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可出现明显的心脏损害。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0(皮);PC-STEL(mg/m3),100(皮)。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和麻醉作用,对眼和呼吸道有轻度刺激性。国外曾有报道用其作为溶石剂治疗胆石症,患者出现意识浑浊、嗜睡、昏迷和无尿等。甲醇,易经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慢性影响: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觉损害。皮肤反复接触甲醇溶液,可引起局部脱脂和皮炎。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5(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50(皮)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7油品毒性二甲苯蒸汽对眼部及上呼吸道有刺激,高浓度时会麻醉中枢神经。短期吸入高浓度对二甲苯会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甚至会躁动、抽搐或昏迷。长时间或重复性接触或吸入以及短期吸入高浓度对二甲苯使皮肤脱脂,可造成皮肤干裂或刺激及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呼吸困难、混乱、眩晕、恐惧、失忆、头痛、颤抖、虚弱、厌食、恶心、耳鸣、暴躁、口渴、肝功能减弱、肾损伤、贫血症、骨髓的增生等)损害。此物质曾造成动物的繁殖损害和致命性结果。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100。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8空气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78%的氮气、20.9%氧气、0.93%的稀有气体,0.04%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的混合物。在0℃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Pa);1标准大气压=10.34米高水柱;空气密度为1.293g/L氧气浓度与健康20.9%1)氧气含量低于19%时,人会产生头晕,目眩,胸闷等状况;2)氧气含量低于16%时,人会感到恶心、耳鸣、记忆力、衰退等状况;3)氧气浓度达到15--16%有缺氧现象呼吸数量增加;4)氧气含量低于14%时,人的生理活动能力会衰退、神经组织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新陈代谢紊乱等状况;5)氧气浓度达到13----15%油灯熄灭;6)氧气浓度达到12.0%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