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深圳安全标准化培训————边振华培训目的•⑴看清形势、提高认识;•⑵弄清什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⑶应该怎样搞。•对于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关键在认识,如果认识不深刻,工作积极性会打折扣。•实行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靠的是责任感和水平。理论可以靠培训,但责任心和工作水平要靠长期工作锻炼和积累,不是靠培训可以解决的。培训的主要内容•1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的概念•2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意义•3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4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般程序•5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注意事项“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个新词。•但是只是一个提法上的新,实质上,在全世界安全生产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讲,这一过程在发达国家都是经历过的。也就是处在国家强制管理安全生产的方式。•按照发达国家安全管理发展进程,我国刚刚进入安全生产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强制阶段,而且是第二个阶段的前期,是国家用法制手段强制要求(企业)雇主对安全生产给以一个承诺。•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这是安全生产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是躲不过去的。对于这个阶段的提法不同,我们国家的提法叫“安全生产标准化”。1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关的概念•1.1什么是安全?•1.2生产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发展•1.3安全生产管理思想的发展•1.4标准化的概念•1.5安全生产标准化1.1什么是安全?•广义地讲,安全的一般理解为没有危险、没有伤害、没有损失、没有事故发生。多用于人身,货物。——是一种理想的安全状态而我们的安全防范行业主要是指狭义的安全:即人类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所以安全也可理解为:•安全是一种状态;•安全是一种心理;•安全定义是变化的。安全是一种危险存在状态•安全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大众普遍接受的状态。或者说安全是一种危险存在状态。人从生下来九一直面对各种危险。比如说,吃饭也有危险。饭可以噎人;俗话说:“病从口入”。可能有毒变质或不卫生;长期食用有害物质或过热食物引起癌症;即使无毒,可能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引起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可能因为营养不均衡引起糖尿病、痛风等;但是经过权衡,人还得吃饭。不吃饭死得更快,吃饭可以活多少年。那吃饭的危险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状态,或者是我们没有办法不接受。安全是一种心理。•安全是我们免于危险、免于心理紧张和忧郁、免于不良的生产生活环境。•能够使我们心情愉悦的生活就是安全。•心理安全一般不为我们所关注。我们惯常所说的安全一般是不死亡、不受伤。我们很愉悦的做事情才是真正安全。安全定义是变化的——每个时期对安全要求不同•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认识不足,认为天灾难防,我们把命运交给玄学。自然灾害降临,我们要么逃走,要么忍受。•随着科学的发展对自然有一些认识后,我们就可以有抵御的概念。•每个时期安全要求不一样。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可承受危险不一样,我们安全管理水平在提高,对安全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昨天的安全与今天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理论在完善,我们的法规在不断修改,我们昨天认为是安全的,今天可能认为是不安全的。法律法规所说的安全矛头指向活动组织者•法规讲的“安全”是“saft”,不是“security”,主要是针对活动组织者对活动参与者生命和健康的保护,矛头指向活动组织者。•管理要求的是组织者保障安全,事故后惩罚的对象也是活动的组织者。•组织者在今天的含义很广。活动的受益者往往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本人既是参加者又是组织者,那就不是我们提到的安全问题。比如住在高层的人为自己擦玻璃、装空调,他是不是系安全带、是不是有防护,不是我们说的安全问题,做不到也不犯法,不需要受到惩罚,出了问题也不用赔偿。但你请别人来做,你就要给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否则就是违法。就是组织者、提供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对组织者安全要求贯穿于活动的开始前、进行中,完成后。•安全责任有追诉,比如职业病、心理疾病。当活动结束后,如果活动参与者认为受到慢性伤害,或精神受到刺激,或有其他不适,是可以找组织者要求赔偿。•安全问题适用于“倒举证”,如果组织者不能证明参与者的伤害与活动无关,则要承担责任。•如能证明活动不会造成精神紧张,或精神紧张不会引起疾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者自给自足的生产,其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讨论的安全生产问题。•社会化生产中参与者与组织者相背离,组织者是为了获得超额收益,参与者为了获得工资而不是自己制造的产品。•这就产生了组织者与参与者目标的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就有了组织者对参与者生命健康负责的要求。1.2生产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生产安全的概念是伴随机器时代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的。劳动者在的机器面前,致死、致伤、致病、致残的事故频繁发生,促使人们重视安全工作。•最早安全生产范围仅局限于劳动者和机器之间矛盾的解决。•后来发现要解决人与机器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对工人加以培训,让工人会操作机器,这就有了培训管理。•再后来,发现工人有技能后,不按规程操作,就要有纪律约束,就有了安全制度,不按规程操作就要处罚。安全管理扩大到企业。•后来发现机器本身不安全,就要求机器制造商制造的机器要安全,安全生产就扩大到行业外。•生产的社会化造成了安全生产的社会化。目前安全生产概念以扩展到全社会,甚至到国际间。安全生产的内涵•安全生产最早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受伤、不死亡;•后来发现虽然没受伤、没死亡,但是得了职业病;•虽然没受伤、没死亡,也没得职业病,但是我一天到晚感觉疲惫不堪、神经紧张,检查又没病。•所以安全生产的内涵又进化到对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的要求。劳动条件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外在的如有没有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有没有噪声、温度、辐射;还有内在的如疲劳。•到了20世纪初,人们除了注意对工业卫生和职业病的防治外,同时从设备与劳动者生理和心理因素两方面组织生产中的安全工作,由此,产生了研究人与机器、环境关系的人机工程学。•国家目前有六种劳动条件分级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噪声作业分级标准》《放射性作业分级标准》•将作业岗位的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岗位(安全作业);一级危害岗位(轻度危害);二级危害岗位(中度危害);三级危害岗位(重度危害);四级危害岗位(极重度危害)。•规定了现场控制在什么条件生产才是安全的。这个标准会越来越严格。安全生产问题的消亡•将来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是,劳动者在愉悦的环境下,舒舒服服、快快乐乐的,做游戏一样的,生产过程就完成了。这是对安全生产的最高要求。•安全生产不是单纯的生产问题,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恩格斯说:“凡在历史上产生的必在历史中灭亡”。安全生产是在工业化生产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其将来也一定会在历史中消亡。•什么时候消亡?当生产和安全没有矛盾的时候。当安全和生产最终成为一件事情,安全就是生产,生产就是安全。•这个可能性有没有呢?当然有。安全和生产有矛盾,取决于生产方式和生产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设想的,“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人类活着就是为了劳动,这时安全生产就消亡了。•目前我们已经见到了安全生产趋于消亡的苗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比如危险物品生产企业,本来危险的生产环境,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机器人),实现“无人工厂”;机器制造业,当你考虑如何采用3D打印技术将机器打印出来,你也正在考虑安全生产问题。•辞海对安全生产的解释就采用了美国人的解释: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就是企业生产中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就是生产”。雷管生产•目前我国处于安全与生产有矛盾的过程中。这种矛盾体现在劳动的组织者本身不想要安全,只想要生产,安全生产与老板没有关系,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不管你叫黑心也罢、无良也罢、没有人性也罢,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残酷的,因为组织者生产的目的就是赚钱,而安全是要花钱的。•所以安全和生产是有矛盾的。这就要对生产的组织者“监督、监督、再监督”,不监督他就不搞安全。这是安全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每年的安全检查会发现,越是偏僻的安全生产做得越差;越是检查不到的地方问题越多。即使是同一个单位,城市边的会好一些。检查多的会好一些,检查少的就差。•也就是说:企业做安全生产就是为了检查的。1.3安全生产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自发管理)阶段①员工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依靠人的本能——对安全的认识和反映是出于本能☻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预防意识☻以服从为目标——被动的服从,没有或很少有安全的主动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②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认为安全是安全部门或经理的责任,他们仅仅是配合的角色③缺少高级管理层的参与——他们对安全的支持仅是口头或书面的,没有或很少有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国家强制阶段)•已建立了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作出安全承诺;但员工仍处于被动状态,其安全行为特征为:–管理层承诺—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作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规则/程序—企业建立了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本部门的安全,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重视所有人—企业把安全视为一种价值,不只是对企业,也对所有员工和合同工等–培训—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安全培训。包括高、中、低管理层,一线生产主管,技术人员,全体员工和合同工等。•第三阶段:企业自主管理阶段•已具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及其体系,得到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承诺,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和安全意识,表现为:–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作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内在化——安全意识深入员工内心–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关注自我——安全不但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个人得到承认——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团队文化建设)阶段•安全文化深得人心,已融入每一角落。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为:–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且留心他人岗位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集体荣誉——员工将安全作为集体荣誉1.4标准化的概念——制定推行标准的活动•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制度化,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标准化将过程变成可控的系统性工作,从而避免由于人员的个体经验、能力、悟性等方面的差异而可能造成的工作失误。标准化无处不在:如吃穿住行各个方面。1.4.1标准化的由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标准化的雏形。比如最近秦墓中出土的秦国兵器,都是标准化生产的,其剑、戈等兵器大小规格相同,还刻印生产制作者姓名以便追诉。•秦国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也是标准化方法。•只是秦灭亡后标准化出现了倒退。•直到18世纪之前或手工作坊年代,制作一件成品往往工序很少,甚至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师傅带学徒。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规模扩大、工业品日趋复杂、分工日益明细,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无法满足需要。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首先在军品生产中运用零件互换原理,有了生产标准件的需求,标准件出现了。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根据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企业内部专业分工。伴随这种理论,以福特公司为代表

1 / 1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