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湖北省中小学校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指导方案(试行)为提高中小学校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科学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学校实际,制定本指导方案。一、活动目的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培养广大师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行为知识和正确的逃生技能,促进学生安全素养的形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伤害,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让中小学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二、活动时间结合我省实际,将每年5月12(全国防灾减灾日)、11月9日(全国消防宣传日)所在周定名为“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指导中小学校开展校园安全知识教育和模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三、主要内容以防震、防火、“防水”(洪水、泥石流、溺水)、防劫持、“防空”(冰雪、雷电)为主要内容,开展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及模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帮助师生掌握基本的逃生避险知识和技能。(一)防地震演练教育的重点内容1、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组织参观、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地震避险逃生知识教育,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地震与防震的有关知识,树立安全避险逃生意识。2、开展地震前后的自我防护模拟疏散演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处于不同地点和环境时的自救方法。(二)防洪水、泥石流、溺水演练教育的重点内容1、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预防洪水、泥石流的知识教育。组织开展模拟疏散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2、血吸虫疫区中小学校根据本地血吸虫疫情,加强预防血吸虫病的知识宣传和教育,教育和劝阻学生在夏季血吸虫高发时期不要接触被感染水域。3、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地参观开展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溺水自救和互救措施。(三)防火灾演练教育的重点内容1、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火灾逃生常识教育,让学生了解灭火知识、灭火途径和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定期排查校园火灾隐患,落实灭火的应急物资储备。2、定期举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熟悉逃生避险的路线,了解和掌握逃生时避免吸入有毒气体而窒息等正确方法。(四)防劫持演练教育的重点内容1、利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法律法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预防违法犯罪知识教育,增强中小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2、定期开展针对预防和处理校外人员闯入校园实施伤害、劫持和绑架等社会安全类事件的演练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五)防冰雪、雷电演练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防雷击、冰雪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气象知识,雷击和冰雪的危害,掌握室内、室外避雷方法,冰雪天气的安全防护措施。四、实施途径中小学校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要坚持五个原则: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专项知识教育与相关课程的渗透性教育相结合原则;学科理论教育与结合实际开展演练活动相结合原则;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原则;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一)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一是课堂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将安全逃生教育纳入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内容,每学期不得少于2课时,并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安全逃生教育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紧急情况的疏散、自救、互救知识。二是课外教育。要在“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周”内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墙报、板报、观看宣传片、上街宣传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避险逃生的重要性,提高科学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二)开展模拟紧急疏散演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针对当地易发的自然灾害,在学生普遍掌握逃生避险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一是利用社会实践课、学生军事训练、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等载体,按照“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开展经常性的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二是在“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周”内,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开展紧急疏散演练。通过经常性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和时间节点紧急疏散演练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演练活动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演练活动中的师生安全。小学阶段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时段以游戏为主进行疏散演练活动。中学阶段学生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分时段进行疏散演练,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开展全校性的疏散演练活动,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并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组织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中,可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与观摩和评价。学校开展疏散演练前,要成立专门的演练活动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演练项目的专项紧急疏散方案和安全工作预案,负责组织演练前的知识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类避险资源的储备、告知和分配,负责演练中的人员和避险路径的安排,负责疏散演练后的评估和总结。在制定紧急疏散方案和安全工作预案时,要结合学校建筑情况,绘制学校每间教室和宿舍的紧急疏散路线图和疏散工作流程图,明确疏散过程中每位教师的职责,让学校师生知晓疏散演练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安全有序。五、保障工作(一)高度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学校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方案,并督促辖区中小学校把安全逃生演练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落实课时、培训教师、保障模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时间。每年5月12(全国防灾减灾日)、11月9日(全国消防宣传日)所在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举办启动式等活动,推进安全逃生演练教育工作的落实;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针对洪水、地震、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和校园伤害事件的模拟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办法。(二)加强安全逃生演练教育的评价和督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安全逃生演练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的内容,列入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省教育厅将定期组织对各地和学校落实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情况的督导检查,重点检查老师和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安全行为的形成、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及实际效果。(三)加强学校安全应急队伍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和指导辖区中小学校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和训练有素的安全应急队伍,加强队伍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救援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做好应对事故灾难的准备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使全体在职教师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安全事件、紧急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手段;要把教师参加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省教育厅将组织制作避险逃生教学指导光盘,免费配发到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帮助和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教育。(四)加强学校各种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根据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结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在校园内开展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台账。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消除隐患;自身整改有困难的,必须迅速向主管部门报告。在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前,要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确保不出现安全事件。(五)建立学校安全教育联动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地震等部门的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练活动。学校要采取家长会、印发宣传单等措施,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公共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帮助强化对孩子的公共安全教育意识。(六)做好活动的宣传策划和总结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通过实践演练检验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认真总结、交流安全逃生演练教育活动情况,修改和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各地开展逃生演练教育活动的情况请及时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将在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网()开设专栏,并通过印发简报、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教育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