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2024/X/XX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城市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不断转型变革,城市社区建设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显著特征是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政府动员而非自发参与,直接导致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广度和深度严重不够,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引入案例分析法,试图进一步研究社区建设中“谁来参与、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等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一、城市社区建设与居民参与概念分析(一)社区的概念及要素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同类别人口组成、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具有人情味的团体,而这一团体不是偶然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社区引入中国后,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是建立在地缘性关系之上的社会。”这一理解强调的是社区的地域性。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现代社区逐步形成,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对社区作了比较倾向于实践工作的定义:“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72.]。因此,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可以划分多种类型,所侧重点也不一样。本文所倾向的社区概念,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且由地缘、业缘、社会文化、社会因素、社区意识等多方面构成的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管从社会学还是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社区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社区必须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不同的理解所包含的要素不同,但无论哪种理解社区都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构成要素:第一,地域性。这是社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社区是一个具有比较明确地理边界的地域性社会实体。第二,关联性。不管是地缘、业缘还是其他社会因素,社区都是由一些公共关联纽带将成员组合到一起。第三,共同性。在一定程度上讲,社区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其成员在共同的地域空间,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也有共同的需求,还会形成一些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对社区会产生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四,生活性。社区是其成员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生活性是其重要特征,更多时候社区是成员居住、休息、生活、交往的场所,而很少用于其他用途。第五,公共性。社区是成员生活交往的公共空间,需要成员树立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并形成一套公共的行为规范和秩序。(二)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我们说社区的概念比较丰富多样,西方与国内、理论与实践、学者之间等均有不同的理解,但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则相对比较统一,它更多的是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提出的。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86年,民政部开始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在全国倡导开展社区服务,尝试在社区提供以民政对象为主的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此后,通过几年的努力,社区服务慢慢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给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现有的社区服务内容难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群众对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内容也提出了新期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深化社区服务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建设一方面可视为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换言之,即为城市发展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市民现代化的继续。[费孝通.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M].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资料汇编.,2002.(26).]由此可见,随着社区服务的发展,社区建设的概念便应运而生。1991年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首次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李宝库.关于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城市街居通讯,1999,(12).]1998年,国务院明确赋予民政部建设社区的职能,至此开始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丰富社区服务,构建社会化服务网络。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明确提出了城市社区的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同时指出,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主要内容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等方面。这也是本文所认定的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三)居民参与的概念1.居民参与的定义。关于对居民参与的理解,张瑜认为,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过程,它表现为居民与各利益主体互动中所采取的制度化、合法化的参与方法和策略。[张瑜.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邓伟志认为,社区参与可以促进居民共同承担社区发展的责任,形成一股集体的力量去推动社区建设,并共享社区发展的成果。[邓伟志主编.社会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260)]简单讲,居民参与是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参加社区各种公共事务和活动的过程,其中把居民作为社区参与的主体,具体而言,就是居民参与社区的各种决策及其形成、贯彻、执行,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活动,当然这种参与既是居民实现自我价值、维护自身利益和实现社会参与的需要,也是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对社区公共利益、公共精神和价值取向的认同。因此,居民参与实际上就是在社区范围内的一种区域性的公众参与,注重的是引导居民树立一定的公共参与精神,通过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信息交换和沟通交流,实现居民与社区、社区组织以及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社会学中的公民参与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居民参与,包括了居民政治参与、社区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参与。结合这些观点和理解,本文的居民参与更多的是从社区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考虑,主要指居民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政策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以及参与社区的公共活动的所有行为。2.居民参与的基本要素。居民参与需要解决“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如何参与”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构成了居民参与的主体、内容及途径等基本要素。第一,参与主体。居民参与的主体主要是社区居民,既包括居民个体,也有居民个体结成的组织,如社区社会组织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流动不断加快,城市社区建设也不断发展,居民参与主体也在不断扩大,代表性越来越广泛,比如进城务工农民、流动人口等群体也逐渐参与社区建设。第二,参与内容。居民能参与的社区事务和活动有哪些,也就是我们说的参与内容包括哪些?其实居民参与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概括,通常按照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环境、安全等进行概括,政治参与包括社区居委会成员选举、社区重大事务表决、社区工作评议等;经济参与包括监督社区资产、资金、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讨论涉及居民经济利益的事务等;文化参与包括对制定居民公约等社区行为规范提出意见建议,参与塑造社区文化和精神,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等;卫生环境参与包括践行维护社区卫生义务,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活动,建设优美社区环境等;安全参与包括参与小区义务巡逻,维护社区治安等。第三,参与途径。所谓居民参与途径,是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和渠道。根据社区事务的重要程度和涉及范围,居民参与途径会有所区别,对于社区整体利益的事务或政治性事务一般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等方式参与,对于局部性或具体化事务一般通过居民个体直接参与或通过加入各类社区组织等方式参与。从参与渠道来讲,有实体化的社区社会组织,也有虚拟化的网络传媒,构成了多元化的参与渠道。总之,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居民参与途径不断增多,逐步实现居务公开、民主协商等传统途径与社会组织参与、网络参与等现代途径的有机结合。3.居民参与的意义。在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加快背景下,参与必然成为社区建设的主题,也是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居民群众,因此居民参与对于社区建设意义重大,也是衡量社区建设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尺。第一,有利于促进社区健康持续发展。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虽然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还不高、效果也还不理想,但从本质上来讲,政府、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力量永远是社区建设的外力,社区居民才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力量源泉,如果离开了社区居民,社区发展犹如空中楼阁,虽然好看但缺乏基础难以持续。从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居民参与已成为阻碍我国社区建设深入发展的主要障碍,社区发展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居民参与意识和程度的高低。当然,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也是在参与实践中不断增强的,社区事务和活动越多,跟居民联系越紧密,居民参与社区实践的意愿越强、动力越足,两者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因此,社区组织通过组织各类居民感兴趣的活动,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交流,将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居民参与积极性越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越强,而且这种动力是持续的、整体的,对社区发展是一种内生动力,不可或缺。第二,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构成社会最重要的因素,社会的发展要靠人的全面发展,最终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也是如此,社区建设的意义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均衡发展。我国社区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结果,相比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对人的束缚,社区的出现一方面解放了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挖掘自我潜能的平台,使人更加自由开放。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居民的参与培养了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精神,树立了公民的权利义务观,也强化了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实现,同时还增强了居民的社区认同感、社会存在感、自我实现价值感,激发了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居民的发展潜能。第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通过参与社区选举、社区协商、社区管理等,实现了居民的基层政治参与,保障了居民依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政治权利,是居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最直接、最广泛的实践形式之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居民通过参与社区各项公共事务、公共活动等来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如果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程度不断提升,意味着基层民主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对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H区居民参与的实证调查与分析在研究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本节将通过对江西省H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实证调查,客观反映当前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H区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H区是江西省中南部的一个市辖区,辖5个街道、35个城市社区,社区居民万人。近年来,H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围绕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的目标,大力开展“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国家民政部作为城市社区建设“H区经验”在全国推广。H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区先后有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