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标准理解XXXX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系列标准概述一、ISO14001系列标准的产生1.ISO14000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环境管理发展法律→经济政府→市场企业→全民●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早期的环境问题烧荒、垦荒→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土壤盐渍化、沼渍化——近代的大规模环境污染问题●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12——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5—10——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伦敦烟雾事件1952.12——水俣(病)事件1953—1961——四日事件(哮喘病)1955年以来——米糠油事件1963——富山事件(骨痛病)1931--1975●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污染——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人类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对策——立法——管理英国:92年颁发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定》欧共体:93年颁发EMAS《环境管理审核规则》徳国:95年颁发《环境审核法》2.ISO14001系列标准的产生●ISO/TC207成立●制定ISO14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思想——应不增加并消除贸易壁垒——可用于各国对内、对外的认证注册——必须摒弃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管理体系——基本标准术语和定义——基础标准其余——支持性技术标准●标准分类环境管理体系评估组织环境审核环境绩效评价生命周期评价评估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标准的自愿性●标准的灵活性●标准的广泛适用性●标准的预防性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作用和意义●保护人类和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环境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为国际交往提供共同语言●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形效益●企业获取的效益无形效益4.我国等同采用的标准●GB/T24001-2015idt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4-2004idtISO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19011-2013idtISO19011:2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24020-2000idtISO14020:1998《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GB/T24021-2001idtISO14021:1999《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自我环境声明(II型环境标志)》●GB/T24024-2001idtISO14024:1999《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I型环境标志原则和程序》●GB/T24025-2009idtISO14025:2006《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Ⅲ型环境声明原则和程序》●GB/T24031-2001idtISO14031:1999《环境管理环境表现评价指南》●GB/T24040-2008idtISO14040: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GB/T24044-2008idtISO14044: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GB/T24050-2004idtISO14050:2002《环境管理术语》●GB/T24062-2009idtISO14063:2006《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GB/T26450-2010idtISO14062:2002《环境管理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GB/T24041-2000idtISO14041:199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标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GB/T24042-2001idtISO14042:200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影响评价》●GB/T24043-2001idtISO14043:200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解释》●GB/T24050-2003idtISO14050:2002《环境管理术语》5.ISO14001与ISO9001的异同奌●相同点——都是自愿采用的管理性质的国际标准——管理体系相似,都采用PDCA管理模式●不同点——适用范围、对象和目的不同——承诺对象不同——审核认证依据不同0.1背景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引言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引言引言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有害影响;——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提升环境绩效;——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引言0.3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引言引言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以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引言0.4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PDCA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用以实现持续改进。该模式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该模式可简述如下:——策划: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结果。——实施:实施所策划的过程。——检查:根据环境方针,包括其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图例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PDCA模式,它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引言绩效评价策划支持和运行改进领导作用环境管理体系范围PDCA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组织所处的环境内、外部问题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0.5本标准内容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一个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目的是方便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本标准不包含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例如:质量、职业健康安全,能源或财务管理。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运用共同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想,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引言本标准包括了评价符合性所需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的组织均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寻求组织的相关方(例如:顾客),对其符性进行确认;或——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或——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错误理解。附录B显示了本标准现行版本与以往版本之间完整的技术对照。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南包含在GB/T24004中。本标准使用以下词语:——“shall(应)”表示要求;——“should(应当)”表示建议;——“may(可以)”表示允许;——“can(可能、能够)”表示可能性或能力。标记“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第3章使用的“注”提供了关于补充术语信息的附加信息,可能包括使用术语的相关规定。第3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顺序进行编排,本文件最后还给出了按字母顺序的索引。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出贡献。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价值。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且全部得以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术语3.1.1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组织(3.1.4)用于制订方针、目标(3.2.5)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3.3.5)所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关注一个领域或多个领域(例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能源、财务管理)。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岗位和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其特定的职能、其特定的部门、或跨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3.1.2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管理体系(3.1.1)的一部分,用来管理环境因素(3.2.2)、履行合规义务(3.2.9),并应对风险和机遇(3.2.11)。3.1.3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由最高管理者(3.1.5)就组织(3.1.4)的环境绩效(3.4.11)正式表述的意图和方向。3.1.4组织organization为实现其目标(3.2.5)而具有职责、权限和关系等自身职能的个人或群体。注1: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股经营的公司、公益机构、社团、或上述单位中的一部分或其结合体,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3.1.5最高管理者topmanagement在最高层指挥并控制组织(3.1.4)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注2:若管理体系(3.1.1)的范围仅涵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控制组织该部分的人员。3.1.6相关方interestedparty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4)。示例:相关方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方和员工。注1:“感觉自身受到影响”意指组织已知晓这种感觉。3.2与策划有关的术语3.2.1环境environment组织(3.1.4)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1:外部存在可能从组织内廷伸到当地、区域和全球系统。注2:外部存在可能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3.2.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aspect一个组织(3.1.4)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或能与环境(3.2.1)发生相互作用

1 / 1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