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作者:刘德成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苏德文.SuDewen略论科学发展观与石油安全-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石油安全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石油安全保障和能源战略,探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2.学位论文马丽娟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探讨2007石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石油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影响一国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安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仅靠国内的石油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我国的石油进口正在迅速增加,我国也由昔日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大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要求有能源供应的保障,还要求能长期提供低成本的能源,稳定的低成本石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鉴于石油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石油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所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因此研究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就显得日益紧迫。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不仅要重视国内市场,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国际市场,要站在全球角度来审视本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石油供求状况,探讨了我国石油安全所面临的形势;接着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动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石油安全的含义。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石油安全所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了保障石油安全的战略措施:加快市场多元化步伐,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更好地利用国内外的石油资源;创建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合理规避价格风险;制定合适的石油发展战略,建立石油安全监测和管理体系,开发和利用石油替代品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加强与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国际化战略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研究贴近现实,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对重新审视我国的能源战略,以面向未来的务实眼光解决石油安全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会议论文潘德润研究石油战略保障石油安全2005从2004年初开始,国际原油价格急剧攀升,不断创下海湾战争以来的历史新高。在全球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走高,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国家石油战略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世界石油资源与产需形势,并就石油安全及发展战略问题进行探讨。4.学位论文王海楠中国石油贸易的空间计量分析及中国能源战略研究2006从1996年开始,中国从原油净出口国变为原油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包括原油和成品油)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面对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国内供需缺口日益增大的现状,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世界及中国石油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借助于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从地理空间和多维要素的角度入手,利用时空数据模型(PanelData)对中国石油贸易(主要是原油进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石油贸易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为中国能源战略及石油安全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有:2004年,世界能源市场持续增长,各种能源价格,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都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的石油消费和进口量也大幅增长,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中国仍是石油资源较匮乏的国家,石油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从1996年到2004年的9年间,中国的石油进口连续大幅增加,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的原油进口来源地呈地区集聚趋势,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尤其是中东和非洲两个地区集聚趋势更加明显。产油国的石油储量及其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是影响中国石油进口量的主要原因,而其产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此外,石油价格也是影响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重要原因。石油安全问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来源。5.期刊论文苏德勤.张永欣中国全球能源战略的石油安全供应体系-世界海运2004,27(1)从全球能源战略的高度出发,对我国能源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基于这种战略,论述了陆海多元供应运输体系的问题,对海上能源运输的格局和保障进行了分析.6.学位论文唐志苇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演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2007石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和战略物资,它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迅速增大,国内石油开采增速滞后于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5年净进口石油1.36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7%左右,但我国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却不到0.1%。对国际石油价格控制权的演变以及当前国际石油定价格局的深入研究对于合理地制定我国的能源战略,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国民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石油本身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它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石油价格的研究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尤其是1973-1974年期间的巴以战争导致的石油禁运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1978-1979年间的伊朗革命及1980-1981年的两伊战争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由此导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石油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这在给主要工业化国家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学术界对油价波动的原因,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提出理论和建立起各种模型,力求解释油价波动的原因和机理,并对其未来的走势和波动进行预测。但是由于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太多,以及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种模型、理论的分析和预测不尽如人意。本文是以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为主线,阐述了世界石油市场和价格控制权的演变,深入分析了当前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格局以及市场主要参与者间的力量对比,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应充分把握影响世界石油价格的各种因素,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力,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石油价格的形成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给出了矿业中的生产物价格公式:矿藏生产物的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地租(包括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这为本文分析石油价格形成的三个部分: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垄断地租奠定了理论基础。石油价格中包含的垄断利润是石油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石油价格中的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从而揭示了石油价格的特殊性。接着,论文给出了石油价格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从市场基本供求因素和非基本供求因素两方面来论证石油储量和产量、世界经济增长、替代能源、库存变化、国际资本投机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指出目前石油供求整体上是平衡的,但存在结构上的失衡,因此石油价格波动是必然的。世界石油市场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既有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且远离消费区的原因,又有人为制造的原因。因此笔者从石油市场的基本力量入手,探讨他们的利益关系和决策过程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的历史演变,认为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世界石油价格控制权掌握在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手里。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利用自身的技术、经营优势,依靠建立在旧的殖民体系之上的石油租让制牢牢控制石油的生产和价格。这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随着产油国力量的壮大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成立,为了保护本国资源、维护自身经济利益,OPEC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通过限产、禁运、提价等措施夺回了石油价格的控制权,并导致了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严重的石油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以重创。可见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历史中,每个阶段都是市场参与者的博弈与实力的此消彼涨。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新格局。随着石油领域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石油供应国和消费国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与竞争、对抗并存。如今世界石油市场上再也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单独控制价格。各种力量重新整合,世界石油价格多极制衡的局面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OPEC、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OPEC产油国通过各种战略措施来增强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对世界石油市场上最重要的三个参与者:美国、OPEC、俄罗斯分别进行了探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就意识到拥有石油价格控制权和获得稳定石油供应的重要性。因此美国利用其军事、外交、经济手段争夺石油资源,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瓦解OPEC,占据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导地位。OPEC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鼎盛期后,对价格的控制开始减弱。论文剖析了OPEC力量减弱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指出其作为石油卡特尔,总是存在内部成员国作弊的诱惑。并对OPEC的通过产量来控制价格的政策进行理论分析。笔者认为OPEC要想有效的影响价格,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石油储量、产能和市场份额,还要更深入的理解国际石油市场上供需结构的变化、市场参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能源结构的转换以及OPEC内部的团结和纪律等问题。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俄罗斯为了赢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利用本国丰富的油气资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增强在世界石油市场讨价还价的能力,谋求经济、政治上的利益。最后,论文在分析我国石油供求状况和对外依存度的基础上,论证我国虽然是石油进口大国但几乎没有世界石油价格话语权,这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增长。笔者认为,我国需认清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格局,抓住机遇,谋求与能源大国或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石油市场主要参与者的经验,制定符合我国的能源战略,争取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论文的主要特点有:1、研究视角方面,本文从石油市场的基本力量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它们的利益关系和决策过程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我国虽然是石油进口大国,但在世界石油市场竞争中处于“弱者”地位。因此对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力量的关系和措施研究,对我国更具现实意义。2、论文对石油价格的研究,是以石油价格形成基础为起点来分析影响石油价格变动的因素。认为目前石油市场供求整体上是平衡的,但结构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由石油资源分布的特点和人为因素共同引起的。7.会议论文毛宗强没有气体能源的战略是不完整的能源战略──读《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有感2007本文对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战略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天然气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二氧化碳的减排方法、我国的石油安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等进行了阐述。8.学位论文王之亮中国石油安全措施研究2005石油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石油作为战略资源,对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对如何防范石油安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和对外依存度的提高,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重要问题。本文就自己在石油行业的一名工作者,参考了国内外不少石油资料,力图对我国今后应该采取的石油安全举措提供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我国建立石油安全战略有所裨益。本文的撰写贯穿了这样的脉络:从对石油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开始,进而分析了石油供求现状及趋势,递进到中国目前石油安全存在的问题,展开提出中国应对石油安全应采取的措施。论文核心思想是分析掌握目前世界和中国石油供

1 / 1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