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23年谈美书简读书心得【8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谈美书简读书心得【第一篇】读完《谈美书简》总体感觉就是稀里糊涂,包含了各种不明白。留下鲜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记不清楚,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专业性很强,虽然作者也竭力写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最好能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但就我本身而言,一个从为看过听过“美学”,压根不知道有美学存在的人,突然读到一本美学大师谈美学的书,总觉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应付。可以做个比喻来形象的诠释我的感觉。看这本书,就像看t台秀一样。看着各种各样想尽办法创新的时装,却得不偿失的让人看到另类的搞怪,难以接受。但当你知道这是一位知名大师呕心沥血的作品,你就会按奈住自己的烦躁,耐心品位,试图找到一点可以看的过去的地方。但当你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时候,你又看到别人对这些设计赞不绝口,你便会心生疑惑,不得不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乐趣以作消遣。于是你便会将注意力转到主体的庞杂部分,比如你会欣赏2/16模特的妆容、身材、造型,或者聆听秀场的音乐,或者研究t台的设计。总之,你会找到主体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但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容。读它,需要静心。在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寻找到一点能读懂的,能理解作者观点的,但往往是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谈美书简读书心得【第二篇】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广大中学生学习。也许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话,你不会有太深的感触,但如果你专注地把这一整本小书读完,你必会为朱先生治学为人的态度所折服!书中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光潜先生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传供世人享用的。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精神的健康成长。其实美感无时无3/16刻都冲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最简单的吃穿住行来说大多人们都会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的餐厅就餐,因为感官的满足可以提高食欲。穿衣打扮已经是现代人每天必备的功课,这可以让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始。房屋装修也是一门美学功课,明亮宽敞、舒适已经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觉和概念才让它与众不同,比如:欧式概念、田园风格、东南亚感觉、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独特的家居风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独特性,更能让他享受其中。车子基本性能就是带步,而且现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观流线性、颜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实用主义,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美感可以让人们得到心里上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在《谈美》这书中,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谈美》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语言,会让你喜欢上《谈美》,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谈美书简读书心得【第三篇】《谈美书简》是一本以“答读者问”的书信形式来探讨美学的。美学家朱光潜一共用了十三封信从美学的各个角度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信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十足的定义,而是通过不断地从艺术作品与生活中举例说明来告诉读者们要怎样去发现美,怎样去研究美学。4/16词典里对美学的解释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之为:艺术哲学。而对“美”的解释词条则更是纷繁复杂了。那么,什么是美,美学又是什么,又要如何去发现和研究呢?书中是找不到任何明确的答案的,作者只是在给你一些寻找美的方向,而路则要你自己去走。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这“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人的内心,即我们如何去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尽管我们无法为美下一个定义,但是我们有足够的权利和勇气说一个人或物美或不美。书中的标题大多是概念性的语言,但是内容则都是在美学的本源中寻求的。对于读者来说,我们要做的则是用自己的理解来整理我们的逻辑思维,因为每个人对美的观点不同,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从这位大师的思想深处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美学思维,并让你如饮醍醐。十三个章中虽说内容稍有繁杂,但是思路大都是统一的。因而我们既可以顺着大师的思路去进一步发现,又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研究大师的思想,并从中开创出一个新的美学世界。一、概念的杂糅。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不同的国家对待美学的态度各不相同。如果说希腊人是以歌颂生活为母题,那么德国人则是以了解现世为基础。亚里士多德的个别观点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形而上学”,尽管带着一些唯心主义的影响,但是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美学家们。而到了黑格尔则演变为“绝对精5/16神”,主客观精神的高度统一,并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还有席勒,康德,克罗齐等等都纷纷著书立说,各成一派。尽管各家各派的学术观点看得人眼花缭乱,思绪晕眩。但还是很难形成一个书面上的概念。那么先抛开这些不谈,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让我们说出“美”呢?无论读书赏画还是饮食娱乐,我们的感官都要告诉我们并命令我们发出美的赞叹。无形中在我们的头脑中就已形成了一个概念。但有些感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一个抽象概念,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大都属于“体验派”。如果我们用缜密的语言对着我们的朋友把我们品尝大餐的愉悦享受细致到每一种佐料与每一道工序。那么即使你的语言如何精妙绝伦也抵不上你去请他吃一顿来得痛快。“无法言喻”,这真的是一个万能的绝妙好词。每当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一件事情时,“无法言喻”似乎是最好的应对措施了吧?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这四字成语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那么何来哲学、美学、心理学?更遑论艺术了。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用文字或是其他表现方式把“无法言喻”拆开并组装成一件全新的礼物。同时这也是一种概念的体现,这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要做的事。人们绞尽脑汁把美的概念不断地具体化,通俗化,用千百年的争论让美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并大大地为此而得益。然后再反作用于那些“无法言喻”的抽象概念。让我们有一个更为明晰的认识。而这一切的努力,并不是要求我们在了解这些之后要带着概念的“有色眼镜”去欣赏《蒙娜丽6/16莎》,也不是要用黑格尔的美学模子去刻画出一幢《巴黎圣母院》。概念不是公式,也不是思想的定位。而是对事物的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才是朱光潜先生的本意,虽然美无处不在,但是美并不是在地上横七竖八地乱摆。二、主义的滥觞。在历史的进程中,每个特定的时期总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主义又是什么,让我们再来翻翻辞典:主义是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简言之就是主导事物的意义。《谈美书简》中大量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作者反复提出要用此主义解决问题。他在第4封信上的题目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由于此书写于“文/革”之后,因此作者亟需纠正一些似是而非的主张。说句实话,朱光潜先生对他曾经的美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动摇。且不说那场**是如何地折磨学者,问题在于事后很多人都难以解除那副强加上的精神枷锁。而实际上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获得真知。就像____说的那样: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弄清是非。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了主流思想,那些唯心主义大师们的立论却渐渐站不住脚。作者承认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奉为圭臬。用两点论和两分法解析并重置了那些统治了他前大半生思想的美学家们。但是我认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是不可能了解那种精神摧残的痛苦。尽管他后来的思想违背了他的美学原则,但是在那7/16样一个时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主义,必定多多少少要受那个时代的政治因素影响。书中说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关于美学的专著,但不代表没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其实这句话的准确性仍有待商榷。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真有美学体系的话,那也是基于前人的论著并用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推敲得出来的。然而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逐渐占统治思想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歧。导致人们对其思想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产生混乱,就如同说了一大通至理名言之后却像什么都没说一样。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应该是这样的,即使是作为“人类美学思想史上最先进最深刻的美学理论”。也要用实践来探索,用时间来考验。而且,唯心主义就一定是错的么?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么?我们不能把用来探索政治的思想强加在文艺身上。不是不能加,而是不能强加。主义与主义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不能一概而论。此外,艺术与生活大都是相通的,当政者的硬性规定撕破了艺术的美感也就撕破了生活的美好。就像样板戏一样,不仅内容样板,连演员的动作都像是被“钉了板”似的。主义不是命令更不是规定,无需设置禁区。美是自由的,美学是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而真正自由的美体现在不同的民族与时代所共通的美感。这一点马克思和毛主席都是高度赞扬的。我总觉得我们不应当把政治和美学置于一条线上,只要我们不违背美学的要求,不被某某主义所困扰,不要为了追求某种主义而过分地束缚了美。真正的美是不受局限的,无需用任何词条句8/16式镶嵌。三、人本的思想。美是由谁发现提出并研究的呢?答案是:人。人是有思想的高级生物,感性与理性彼此交织成长。所以说我们的思考不是孤立的,社会生活总是喧嚣的。人们在研究美学的同时还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艺术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在第5章的谈到的生产劳动与第7章的生理学观点上都提到了人本思想。这也是作者最想要表达的美学观点,没有之一。人们对美学的探讨日渐丰富。进而出现了“审美”一词,对美的观念也出现了雅俗之分。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一文中提到:“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为主。固然,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伤雅”才成;雅芳看来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赏”的。这段话并不是说要把人的审美分等级,排斥俗的美,而是表达出一种感性与理性的探讨,有人会认为高雅艺术普通人难以理解,而民俗艺术又不被“精英”们所接受。但实际上这只是艺术美在表现程度与受众范围上的不同。在美学史上,很多人都倾向于对理性的探讨。诚然,理性的确可以把美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最终要去感受她、理解她的还是感性,并能让我们的思绪高速运转。用席勒的话说就是——充当一种“潜能的终极表征”;它们起到的作用就像是‘源自理想世界的护送人’。我们都说美感有移情作用,触景生情,借物喻人,并在“移情”中出现了“内摹仿”,这也9/16是审美的态度之一。总之,人类发现美,研究美,创造美,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文艺复兴是为了人,启蒙运动是为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为了人。所以,美学并不是艰涩难懂的,她就在人们的身边。《谈美书简》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学,也没有用高深莫测的学术文字向我们一一解释美的定义,更没有像教科书般按章逐节地讲授。而是用平和的语调,通俗的语体,聊天似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学习美学的康庄大道。这条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阴霾,天气时好时坏。路口纷繁,花朵与荆棘长在不同的路畔,正如无法定义的美一样,花朵虽艳,却不知开在何处;前途虽亮,你要自己去探寻远方。--------。谈美书简读书心得【第四篇】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心中感受颇多。难以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著名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