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践行宗旨、为民造福”集中研讨发言材料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学习理论与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一、心怀“国之大者”,做政治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工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政治责任,反映的是科学决策,体现的是财政职能。财政干部要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从政治高度思考和推动财政工作的能力。提高政治判断力。要自觉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善于洞察财政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善于从财政业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善于把财政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思考、谋划和推动,不断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切实做到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提高政治领悟力。始终心系“国之大者”,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把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打牢理论基础,锤炼理—2—论思维,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财政工作的逻辑起点,把党的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与财政职能职责、个人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确保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高政治执行力。将强化政治机关意识与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维护”深度融入财税政策制定、预算收支安排、财政改革创新等各方面,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把经手的每项工作作为一次大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立足本职岗位撸起袖子干、脚踏实地干、齐心协力干,把讲政治的成效体现在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上。二、锤炼“专业素养”,做工作的“实干家”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既服务于“治国安邦”“经世济民”的宏大命题,又渗透于微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财政干部要自觉把财政工作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中谋划,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涵养专业精神。坚持学以提能。把专业能力作为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发扬“挤”“钻”精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等重大决策,系统学习经济、财政、法律、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财政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3—备的知识体系,提高做好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专业能力。坚持学以增效。当前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与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财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收入组织方面,如何提高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在预算管理方面,如何通过资源统筹、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加大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在财政支出方面,如何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提升财政保重点、兜底线、促发展的能力?在防范风险方面,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财政可持续性?无一不是一场“硬仗”“巷战”,财政干部要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心系“国家事”、肩扛“财政责”,自觉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放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放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考量和谋划,提高履职能力,推动工作提升。坚持学以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财政干部要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用理论所学指导财政实践、破解发展难题,出机关、出办公室、出文件堆,进区市、进部门、进现场,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确保财政政策、工作举措符合基本国情、遵循经济规律、满足人民期盼,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4—三、涵养“为民情怀”,做群众的“贴心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生动写照。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干部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准“三个方向”: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思考谋划工作时,要站稳人民立场,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关注群众的所思所忧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制定财政政策时,把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工作落实时,要紧盯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具体问题,做好事不厌其烦、办实事不惮其微、解难事不畏其艰,做到理财为民。二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严格控制部门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做到节用裕民。三是把握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政策导向,既要稳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切实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又要做好财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阐释、解读、宣传财政政策,让财政政策更加及时精准地直达基层、企业等,实现政策惠民。—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握“三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统筹需要和可能,一方面要把满足国内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牢牢把握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支持办好民生实事;另一方面要推动完善相关领域支出政策和机制设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保障。二是把握好促进公平与提升效率的关系,既立足财政职能努力支持做大“蛋糕”,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好“蛋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三是把握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汇聚财政收入、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三大“资金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力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