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心理安全-辽宁工学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维护心理安全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辽宁工业大学15年打造“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中发2004]8号和16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大中专院校相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或机构以全面开展心理工作,但统一和通用的管理运作模式并未形成。辽宁工业大学自1994年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在工作中实践总结了“正向心理培养与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相结合、心理问题预防治疗与危机干预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科学指导与深层研究相结合”的“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复合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独特的管理运作机制,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激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效果明显,15年来,未出现一例自杀完成等极端心理危机事件。一、工作思路思路一、工作机制上必须专人专管、还要全员共管以形成网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是持续、稳定、可信的形象和风格,无论学生在何时何地有求助需要,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必须要专人专管。更应是全员工程,从宿舍、班级、院系、校级形成网络体系,逐级监控管理并开展教育活动,实现预防、干预、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思路二、工作对象上必须立足正向、面对更大多数的正常群体,预防和干预少数异常个体,解决阶段性共性的普遍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简单混同于心理咨询,它的内涵更宽泛、更深远,工作的重心应当是通过解决阶段性共性的普遍问题帮助更大多数的正常群体的心理成长。思路三、工作定位上必须达成“守护师生心理安全、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心理中心,通过危机干预和应激管理守护师生心理安全是工作的底线,通过普查辅导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是工作的中心,通过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幸福指南等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才是最终目标。思路四、工作手段上必须是普查、咨询、教学、活动多渠道全方位的。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所有人都产生共鸣起到效果,特别是心理工作。工作方法上必须是全面开花,咨询、团训、素质拓展、心理剧、训练营、讲座、心理课、职业规划等应灵活运用、有效开展。思路五、工作理念上必须是务求实效、避免急功近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此外社会和大学生对心理机构和心理老师的职业形象、道德形象、个人修养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急功近利是做不好的。思路六、工作角色上必须是心理咨询师和教育者相结合。我校心理工作人员全部具有国家级心理师(员)的职业资格,但工作中不可能是独立的咨询师角色,还要兼顾教育者的使命,因此必须走出辅导室,深入到学生中间。二、工作过程(一)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建设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名称体现工作角度和层次:中心成立之初,关于机构名称我们没有简单沿袭通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而是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征得省级主管部门的意见,最终采用了“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这一称谓。它的意义在于:1、学生易于接受。这个名字体现了着眼于心理发展、全面成长的工作定位,符合学生规避“疾病咨询”的来访心理。2、实现了我校从原来单一心理问题咨询型机构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训心理调适技能,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型、培训型、研究型工作机构的转变。2、专设独立机构有专项工作经费:“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为行政直属副处级单位,由校党委副书记直接分管领导,有专人负责。中心由2名专职人员、8名兼职咨询人员组成,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实习辅导员2名;聘请了3名督导;全校辅导员均为特约心理保健员。有办公、差旅、培训、学生活动等专项工作经费。3、机制完善形成网络工作体系:组成了由党委副书记领导,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教务处、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网络工作体系。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宣传部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团委医院保卫处兼职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协会特约心理保健员院系心理健康工作小组班级心理健康小组教务处4、规范专业的基本建设:制度上——各项制度健全,制定并实施了《辽宁工业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例》、《心理辅导工作细则》、《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工作职责》、《大学生团体训练辅导员工作职责》、《辽宁工业大学危机干预和应激管理三级处理预案》等规范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环境上——中心现有6个工作场所,即测量室、恳谈室,静心室、档案室、团队训练室和办公室。每个工作地点都按专业要求精心布置,为每一个来访的学生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咨询和治疗环境。设备上——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脑波治疗仪,对多名学生进行了考前焦虑及失眠等问题的治疗,辅之以语言疏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有包括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等测量项目30种,全部采用微机管理,为心理问题的诊断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5、完备的资料档案:从99—06级每年对新生开展SCL-90普查。对所有测量样本都进行筛选,建立档案,对病态样本进行了分类整理,并主动邀约咨询,然后,进行二次筛选后对重要个案给予必要的转介或干预。6、成熟的课程建设:《大学生健康教育》集心理学和心理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为一体作为必修课在全体新生中开设;开办了《应用心理学》辅修专业;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女性心理学》、《大学生成功心理训练》、《生活中的心理学》等多门选修课;每年为全校各院系提供专题系列讲座7-11场。7、自编辅助教材:心理工作人员主编、参编心理健康辅导手册《心灵故乡》、《在心理碰撞中成长》、《女性心理解读》等书籍,公开出版发行。(反映了我校心理咨询人员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积累)8、现代的互动载体:中心开设了心理热线0416-4198525(谐音‘我爱我);“心灵故乡”网站申请了独立的域名(),遵循现代网站的建设和设计理念,使得网站功能更加强大,栏目设置更加合理,实效性、互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空前提高,与“辽宁三个代表网站”、“中国大学生探索网”并称为我校的“三原色网站”,成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亮点。有独立域名和独立建设维护的心理网站在我省高校中并不多见。网站秉承专业、规范、纯净的原则,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和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实现了在线测试和在线咨询。(二)“四结合”打造“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复合模式1、正向心理培养与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相结合关注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给学生以正面引导。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活动形式,在传统团队训练的基础上,分六个层次开展团队训练,一查二筛三选新生入学普查异常样本约访筛查对重点对象遴选,纳入心理工作预警系统效果非常显著,在同学中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第一层,普及性团训:通过心理健康周推出大型师生交流会宣传心理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理念,为新生举办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层,专项性团训:即新生入学后开展适应性团队训练、对团干部进行团队训练等。第三层,针对性团训:每学期安排2-3期相对固定的主题团队训练活动,已经形成一种制度,训练内容和训练的时间在心灵故乡网站和广告栏中公布。活动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适应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就业前的心理训练等。许多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友谊和温暖。特别是我们及时把来访中发现的有问题学生介绍到与之相对应的团队训练中,采取个别辅导和团队训练相辅相成的做法,效果非常显著。第四层,提升性团训:建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打造精英团队。两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是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的团队训练活动,整个活动模式是:职业规划+行为改变+潜能开发+自我提升。每一期训练营的营员大约要经过一个学期的周期训练。在实现营员个人的全面提升和成长的基础上,打造精英团队,以实现“一个人影响一个班,一个团队感染一个系”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朋辈咨询的目的。经过两期的尝试和探索,训练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期营员中有大多熟已成为院系学生会的干事、班级委员,日益成为校园中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活动,在第二期的招募中出现了学生排长队争先报名的盛况,也有更多的院系主动参与进来。第五层,兴趣性团训:指导并成立倾心协会,先后吸纳会员200余人,协会曾参与《锦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心理状况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调查》、展演《说你说我》、《心网》等多部心理剧,06年倾心协会被评选为“辽宁工业大学年度十佳协会”。第六层,管理性团训:即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在实现管理和信息目标的同时,也使得这些同学个人得到提升和成长。2、心理问题预防治疗与危机干预相结合预防为主,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打破生硬的医患交往模式,本着心理辅导技术与师生情谊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全力帮助每一个来访学生,取得了学生的信任。中心成立以来接待了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恋物癖等不同情况等近一千多人次的来访,为30余名学生发出就医和休学建议,对6起有自杀倾向的危机事件进行了干预,有效地避免了极端事件的发生。具体实施:心理问题预防与治疗一般对象转介重点对象心理危机干预和应激管理:每年新生入校都要参加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多次召开心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和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和应激管理办法。重性精神病、神经症、有危机史、应激事件的学生提前纳入“重点对象预警系统”,启动建立网络工作监控和管理体系在适当范围内掌握给予监控。日常生活中,网络体系逐级向上负责,从发现、预防、监控都有联动,保证信息通畅。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管理紧密配合: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与研究中心虽然作为独立的处级单位,但与学生管理工作同步进行,参与学生管理的会议、研讨、评比等,并有相应的信息沟通方案。每个院系心理健康工作小组成员全部为心理中心特约心理辅导员。定期选拔优秀辅导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回来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实现了心理咨询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和提升。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紧密结合:多年以来,《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总会有一定比例学时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心理中心有关人员参与此部分内容的教案的编写与制定,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聘请思想道德修养骨干教师,在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后,回来做兼职辅导员。4、科学指导与深层研究相结合科学指导:《大学生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在全体新生中开设;开办了《应用心理学》辅修专业;开设《成功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等成组选修课,形成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深层研究:心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努力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和总结规律,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工科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与分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等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编写并公开发表《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解析》等论文,并在省、市等评选中荣获多个奖项。编写《心灵故乡》、《女性心理解读》等辅助手册3部。与当地的康宁医院、晨曦心理咨询中心及其他兄弟院校保持着稳定的交流和合作。与锦州市公安局、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建立了国家级课题研究合作关系。有两名同志是中国社会心理研究室成员,与锦州市公安局、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建立了国家级课题研究合作关系,在锦州市公安局“注射死刑和解剖研究”课题研究中积极参与,提出独特视角的观点,撰写论文《从李宝祥的片言只语看其成为杀人碎尸犯的人格及社会心理分析》等论来访追访跟访毕业文2篇。同时受邀加盟锦州市公安局“现场心理研究室”。三、工作成效由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持了专业、规范、系统、扎实的工作特点,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与肯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高工委、辽宁团省委等上级领导和中宣部调研组、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锦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锦州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先后来中心视察和指导,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新华社、辽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和报道。2007年10月由中央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省直和各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内部分高校及心理健康研究机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