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营造区域教研新生态的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育融合”视域下营造区域教研新生态的实践2024/X/XX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重大命题。“五育融合”是在中国教研实践中生成的一种育人理念,不仅是一种素质要求,也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区域教研的新范式。浦东新区为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生态合力,促进共生型课程生态、教学生态、资源协同生态、教育评价生态的形成,精准定位新航向,通过打造“教研立交桥”新赛道,构建区域教研新生态,推动学校与教师实现价值融合、方法融合、学科融合和知识融合的深层变革。一、“五育融合”的区域“教研立交桥”我区多维优化“教研立交桥”,基于全面育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聚焦育人方式改革的瓶颈和关键问题,深入探索“五育融合”的浦东模式,市级、区级和实验校三级联动,不断提升教学品质、教研品质和培训品质,在对话、渗透、交融中,整体提升区域综合教研能力。1.优化教研目标体系以“立体化教研团队”为依托,突出全面育人、融合育人的研究,围绕如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的研究。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形成具有浦东特色的教研目标体系。2.优化教研融合平台在线开展教研和培训,不仅是常态化防疫的需要,也是适应浦东地广人多,降低时空成本的现实需要。打造既能容纳500+教师同时开展统一研训,又能通过主平台和10+分平台开展有组织的互动对话的线上平台,构建总分结合、上下互动、共性个性兼顾的线上新型研训系统,并围绕这套系统设计一整套线上组织、管理办法,可提高在线研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优化教研多维资源充分利用教育部精品课、“空中课堂”等数字化课堂教学资源,我们做大做优学科德育视频课、学科微课、劳动教育微课、师资培训视频课等资源,擦亮“浦东名师面对面”品牌,大幅增加教研专题数量,形成系列化,让更多教师加入数字化转型的教研指导团队中。立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需求,建设数字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其内容资源类型包括电子教材、音视频素材、课件资源、试题资源、教学工具等。4.优化教研专业指导为实现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近期和远期目标,要建设一支与浦东高质量、高水准基础教育高度相匹配的教研员队伍。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或挂职锻炼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五年后,原则上要到中小学从事一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教研蹲点基地制度,运用“望”(校容校貌)“闻”(学校专业困惑)“问”(师生学习需求)“切”(资源使用)工作法,以参与式服务代替指令性安排,注重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交融,实现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共同成长。组建教研共同体,建立教研联合体,使学科教研和跨学科教研共进。制订跨学科教研制度,建立更开放的跨学科教研机制,通过设立跨学科课题项目、开展跨学科研讨会、开发涉及多学科问题情境的项目、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向跨学科教学侧重等,有效推动跨学科教研的深入开展。5.优化教研多样途径根据不同学科、学段及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专题教研,以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多样化教研,优化教师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研需求的实现途径。(1)混合式研修。利用在线平台随时发起异地教研,支持跨校、跨区域联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研讨过程生成视频回放留档,通过二维码、网页链接模式便捷分享,不仅可观看回放视频,也可作为活动后的学习素材留存分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训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开展集体备课、约课督导、听评课、教师培训等活动,交流经验,培训技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现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打造信息化、专业化的教师研修课程,加强教师交流,提升教育科研活动质量。(2)线上线下融合协同备课。根据课程情况通过跨学科项目化“教与学”一体化平台可进行协同备课、集体备课。多人共同编写教学设计,在线留存研讨过程,保存分享,并产生回放链接,以便随时查看。(3)公开课展示。针对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组织开展在线展示交流研讨会,邀请专家、教师在线参观,课后集体点评、研讨、改进教学设计等。(4)在线听评课。立足教研日常,开展约课,进行线上听课评课,听评课教师、教研员线上参与,无需到校参加,就可进行听课实时反馈,节省听课教师、教研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共同促进教师发展。(5)线上督课。学校管理人员可随时进入线上教室查看,及时掌握教学活动情况。(6)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进行线上讲座,支持教师与专家在线互动交流,利用录课功能及时保存讲座资料,便于教师课后回顾复习。二、“五育融合”的区域学科攻关基地建设我区以建设区域学科攻关基地为依托,理清“五育融合”内涵,通过我院与基层学校的合作共建,转换教研方式,创设共同成长的平台,提高专兼职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合力破解学科教研教学的痛点和难点问题。1.组织方式攻关基地是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研究指导部及学科教研员定点开展教研、教学调研指导、培训服务等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教研立交桥”,强化教研员与科研员、师训员与评价工作人员合作协调的重要平台。攻关基地依托项目,一般按学科组建,也可采取某一学习领域相关学科联合或多个学习领域有关学科联合的形式组建。学科攻关基地所在学校是基地的主要工作平台,学科教研组是攻关基地的主要阵地,教研组教师是攻关基地开展活动的核心成员。2.工作内容(1)课程完善与学科教学研究。调查分析学科课程建设现状,提出修改和完善学科课程的设想,并进行初步的教学实验。对学科现行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教材使用实际,对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提出评价意见。针对学科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设置项目,开展项目研究,形成研究成果;针对教学内容调整或教学新方法试用,组织教学实验,形成教学实验报告;在深入研究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学科教学的基本规范。(2)学习评价与资源开发探索。对学生学业成就开展多元评价和综合评价研究。加强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改进、完善评价方式的项目,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构建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测量性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学习评价系统。编写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课程,录制典型的、有借鉴意义的教学课例,如突破课本中教学难点的实践课、反映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展示课、体现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展现课题研究成果的观摩课等。(3)成果展示与平台建设实施。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以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区级240或540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为学科教师提供业务进修、展示专业成长和教学风采的机会;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促进专业发展。3.运作模式学科攻关基地的运作以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学指导部教研员的项目申报为起点,经过立项、中期汇报、结项等系列环节完成项目实施,到项目成果实现教师培训课程和学生学业成就的“两个转化”为终点。其中,立项、中期汇报和结项,由教育科研指导部的科研员介入,进行项目管理;项目成果转化分别由教师教育培训部的师训员和教育评价指导部的评价员介入,引导完成教师培训课程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转化。这里涉及一个项目由申报到结项的完整过程,也涉及教学指导部、教育科研指导部、教师教育培训部和教育评价指导部等多部门协调合作,教研员、科研员、师训员和评价员的协同工作。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