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里没有“不能说的秘密”关注网民隐私安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网络里没有“不能说的秘密”关注网民隐私安全随着“人肉搜索”、各类艳照门、大量网络信息泄漏事件的发生,数亿中国网民手中的“权杖”日益神奇。“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网络上,连狗都能知道你是谁。网络里没有“不能说的秘密”本报5月14日、5月26日曾连续报道过的杭州姑娘小晶,由于QQ空间里的生活照被同事盗用,并被发到了成人网站上,而且与一些裸露照片放在一起,让人误以为艳照就是小晶本人,给她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近日,负责此案的派出所警官告诉记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肇事者因传播淫秽图片,罚款500元。这样的结果对小晶来说,无法满意,她打算向法院起诉该同事。此事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从中我们可发现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遭遇了不小的冲击——个人博客里的信息竟能如此轻易地为人所利用并加以传播。从社会层面看,人们的“泄愤欲”、“窥私欲”,甚至是所谓的“正义感”,使得一部分人爱好在网上,将自己窥探到的他人隐私公之于众,或者是用作不法之途,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热衷追求一些事件和人物的真相,互联网社区为人们寻找知情人并通过知情人把这些真相、隐私公布于众提供了可能。尤其是BBS成了人们发布“追杀令”、翻查隐私的最佳平台。但这究竟是信息共享还是网络暴力?事实上,围绕“网络安全”是否“雷区”,网络上已出现大量的争论和反思。一位新华网网友说,网络可以让民众成为网络道德法庭的审判员,的确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信息的公开化,正让大批网民挑战法律界限,举着道德的大旗去侵犯别人隐私,这是缺乏理智的表现。这种心态会“传染”到越来越多的网民,形成“多数人的网络暴力”。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没有“不能说的秘密”,只有对自己现实隐私是否被曝光的惶恐不安。有心理专家指出,从这种“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来看,现实生活的孤独感和渴望认同感导致网民习惯于在虚拟世界中反复观察、议论,陌生人之间就有了共同的话语和更多的交流接触,由此寻觅到一种群体的认同。同时,网友们会把搜寻网络隐私自觉或不自觉地还原进现实场景中,以更加了解、丰富这些秘密背后的事实真相。这实际上,正是一颗被网络无限放大了的好奇心。《好奇害死猫》是部电影,但“好奇害死人”已经在现实生活里粉墨登场。人肉搜索剥去“皇帝的外衣”在“人肉搜索”出现之后,人们对互联网“因为虚拟所以安全”的印象被完全颠覆。在“人肉搜索”面前,一切变得那么“赤裸裸”。从网络虐猫到“铜须门”,再到“辽宁女事件”,“人肉搜索”显示出来的人海侦查战术,其威力让人惊悸。遭到“肉搏”的对象,一个个于现实中被“葬送”。于是“反对网络暴力第一案”诞生了。这一为宣扬道德正义而发展壮大的事物,如今却要接受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人肉搜索”并不是新名词,其最早发端可追溯到2001年微软公司的“陈自瑶事件”。早在2001年,有网民在论坛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是自己的女朋友。结果,明眼人很快即查清此照片属于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且贴出了陈的大部分个人资料。陈自瑶事件也被公认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首次牛刀小试。北京一名13岁学生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一些网页“很黄很暴力”。没想到就因为这五个字,使她成为“肉搜”的对象。此后,关于她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开始在互联网上泛滥。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名辽宁女子因在全国哀悼日期间玩不了网络游戏,在视频里辱骂四川长达4分40秒。视频发出后,“人肉引擎”再次发威。不到半个小时,网友就查出该女子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其父母亲属的信息也被公布到网上。诸如此类的例子,如今以“人肉”的名义已经频频见诸报端,人们不再感到新奇,不再感到意外,似乎大家都已经默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别人“人肉”不到你,那才是怪事。人肉搜索是一种让朦胧变清晰,让清晰变透明的显影技术,它的特点是对参与者的学历、性别、能力均无特别要求,男女老少皆可参与。在互联网上,人肉搜索似乎成为了一种网络跨越的象征。无可否认人肉搜索能够维护社会公义,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私隐和人格,这些私隐更给了不法之徒作案的机会。人肉搜索到底是破坏社会公义,还是变成网络正义的代言,这样的矛盾和迷茫给网民一种人人自危的感觉。是否需要通过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也已是网络江湖中的最热点的话题。网络信息已成“下一桶金”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什么地方人最多?答案自然是网络。事实上,作为网民出没的主要集散地,社区类网站不仅具有大浏览量、较高的用户黏度,同时,其互动自发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是其主要魅力。更重要的是,社区网民的需求,往往也蕴含着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搜索与社区的结合就是鲜明的例子,而无论是从搜索技术发展的趋势,还是搜索技术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提前布局,“网络隐私”均成兵家必争之地。谷歌就曾在4月1日愚人节半开玩笑地表示决定投入巨资打造亚太地区最大的“人肉搜索”引擎。4月中旬,国内另一大社区巨头——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坦承,针对韩国互联网注重结果编辑的搜索模式,腾讯也正在做一些尝试。“已经有一点点模型出来了。车型、娱乐、电影方面,我们都会直接给出搜索结果。”互联网社区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是像facebook、myspace等人际关系网络平台受到人们的追捧,如今的网络信息已经不再是狭义上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人们期待通过人的参与,改善目前的搜索,于是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搜索方法。这里面有baidu知道、QQ问问、sina爱问、yahoo知识人等问答社区,也有通过人工挑选搜索结果chacha等网站,还有利用独创peoplerank社区搜索技术的qihoo创造的“有问题问奇虎”的问答网站。而这样的信息才是广义上的“人肉搜索”。不仅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而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我们如何面对这一道不设防的栅栏,如何在享受“这一桶金”的同时防止自己第二天成为“网络红人”,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一道目前看来似乎无解的难题。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