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变化教案【实用4篇】以下是我在网络上选取的1篇关于“水的变化教案【实用4篇】”的文章,我相信这些想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发掘人才。教案和课件也是教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教案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途径。水的变化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能力目标:探究蜡烛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解释。愿意合作与交流,体会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教学重点:探究蜡烛的变化教学难点: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归纳两种不同变化的特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提问与反思教具: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引入: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本领,可谓“无神仙不知,无妖魔不晓”——那就是“七十二变”。这“72变”并非仅指72种变化,而是指阴阳五行变化的最高境界,有“变化多端”、“变化无穷”之意。现实世界中物质的变化虽没有“72变”那般的玄幻,但也足让人感到惊奇、迷惘、甚至感叹,就让我们一起先从一支小小的蜡烛开始,去发现物质变化的奥秘吧!活动一:观察蜡烛的变化(一)实验前的准备按小组分发、填写实验报告单的表头:包括人员、日期、实验名称、器材和实验目的。提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①按步骤实验②认真观察,及时记录③全员参与④注意发现问题⑤小组展示要有秩序(二)【实验一】蜡烛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1、PPT展示操作步骤:明确探究任务,提示操作细节2、分发实验材料:烧杯(100ml,3个),热水(约30ml),冷水(约60ml),蜡烛,小刀,镊子分组实验交流与评价:①实验现象②问题反馈(三)【实验二】蜡烛的燃烧与熄灭1、PPT展示操作步骤:明确探究任务,提示操作细节2、分发实验材料:火柴(提示:用完的火柴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注意安全)3、分组实验4、交流与评价:①实验现象②问题反馈(四)实验结论:不同条件下,同一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活动二:归纳两种变化课本14页彩图中(砂糖、面粉、木条、纸、橡皮泥),以这些物质为材料,你能让它们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与蜡烛熔化有相同点,什么地方与蜡烛燃烧有相同点呢?课本15页彩图中物质的变化,哪些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哪些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活动三:知识拓展举例说明,物质的变化对人类有什么意义?水的变化教案【第二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填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渗透函数思想。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本节课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关于商的变化规律,主要包含了商变和商不变两个内容,以前面掌握了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为基础,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它们可能是什么?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学生比较难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难点: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水的变化教案【第三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并能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教材分析: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①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②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③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一、做游戏、激趣启思。师: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做几道题好吗?(课件演示)先找规律,再计算:110+120+130+140+150=()×()497+498+499+500+501+502+503=()×()220+230+240+250=()×()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顺利回答了问题,他们都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思考,发现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慧眼来观察,找规律,一起去探究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好吗?(出示课题)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㈠、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小明的妈妈来到副食柜前,她准备买一些大米回家。妈妈提出问题考考小明:㈡研究问题、发现规律:1、出示问题:①大米每包6元,如果买2包,一共多少元?②大米每包6元,如果买20包,一共多少元?③大米每包6元,如果买200包,一共多少元?2、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①第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变化了)积变化了没有?(变化了)②把第2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较,乘以几了(乘10)?积有什么变化?(也乘10了)再把第三组的第二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较,乘以几了?(乘100了)积又有什么变化规律?(积也乘100了)③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④你能把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4、出示问题:①大包每包20元,4包一共多少元?②中包每包10元,4包一共多少元?③小包每包5元,4包一共多少元?5、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20×4=80(元)10×4=40(元)5×4=20(元)6、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①第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变化了)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没有)积变化了没有?(变化了)②把第2组的第一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较,除以几了(除以2了)?积有什么变化?(积也除以2了)再把第三组的第一个因数同第一组的比较,除以几了?(除以4了)积又有什么变化规律?(积也除以4了)③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④你能把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㈣验证规律:(1)谈话: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下面每人也像例题这样,自己写出因数,设计因数的变化,用计算器算出积,算出积的变化。再看看是否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2分组安排:(四人一组)师询问哪些同学愿意研究第一个猜想(乘)、哪些同学愿意研究第二个猜想(除),进行分工安排。17×12=25×160=17×24=25×40=17×36=25×10=8×125=26×48=24×125=26×24=72×125=26×12=在举例时对于所用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所选数据要方便扩大与缩小)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学生操作以一题为例,思考并在表中填写出你准备将因数作怎样的变化,计算积后再与原来的积相比,看看有什么变化。4展示交流:教师请两组同学分别介绍自己的操作情况,说说因数和相应的积各有怎样的变化。我们发现的规律在这里也存在吗?在你所举的例子中也存在吗?㈤概括规律:师:发现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的表述?同桌互说规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㈥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4题。㈦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的继续。出示练习九第5题。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8×24=432105×45=4725(18÷2)×(24×2)=(105×3)×(45÷3)=(18×2)×(24÷2)=(105÷5)×(45×5)=水的变化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和方法。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的研究过程,归纳概括商不变的规律。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知识网络1.创设数学情境,复习旧知师:做个小游戏,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6×2=6×20=6×200=6×20xx=师:你们算得可真快,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师:咱们还学过什么相关的知识?(积不变的规律)师:怎样可以保证积不变呢?[赵老师教案网](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零除外)积不变。)师:大家还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学习除法时,我们又发现了商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商是怎样变化的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数。)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设计意图】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建立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联想,学生初步感悟了“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的函数思想。2.依托知识网络,激发联想师:这是我们已经掌握的积变化的规律、积不变的规律、商变化的规律,根据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商也可以不变)师:怎么会想到商有不变的规律呢?(积有不变的规律,商就应该有不变的规律。)师:还可以怎样想?师:看来我们的猜想需要一定的依据,到底怎样使商不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设计意图】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二)积累经验,掌握研究方法1.依据联系,提出猜想(1)遇到新问题或不会的,我们怎么办呀?——想会的。咱们一起再来看看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2)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这些规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三个量两个量变,一个量不变)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不变,那两个量呢?板书:被除数?除数?商不变师:被除数和除数是随便变吗?(要有规律的变)(3)师:根据你前面学习的经验,具体地说说被除数、除数怎样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保证商不变?板书: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除以一个数,除数乘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