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劝学》教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劝学》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劝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教学要点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2.介绍作者、解题;3.正字正音;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5.试译难句。教学过程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二、预习检查。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五、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輮róu通煣有y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生xìng通性参考资料,少熬夜!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结合“思考和练习”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七、布置作业。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3.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劝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二、熟读全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文言知识积累。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参考资料,少熬夜!③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3、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第二课时五、课文赏析。(一)齐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写了哪三个情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2、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3、品一品:鲁肃赞学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语言描写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语言描写③“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动作描写(二)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②“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参考资料,少熬夜!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三)精读讨论: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四)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3、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文理皆有可观、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2、背诵全文。《劝学》优秀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参考资料,少熬夜!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三、德育教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二、预习检查。三、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1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五、解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