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实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3.教师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1篇小说,作者是彭荆风。(板书标题、作者)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按照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参考资料,少熬夜!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顺序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②表格人物事件目的“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向哈尼小姑娘学习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方便过路人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方便过路人(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梨花)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③课文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的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的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则是通过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提示联系原文分析。四、课时作业1、将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3遍。参考答案略2、将小说中哈尼族姑娘梨花妹妹讲述的“梨花姑娘”的故事写成1篇完整的文章。要求:根据原文增加具体的细节和情景,更为生动形象地表现梨花姑娘的美好品格;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阅读小说,自然要重视情节、人物、环境等三个要素,也要分析小说的主题和艺术手法。本节课的主要就是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叙述手法。二、问题探讨(一):主题思想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要点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顶密林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事,参考资料,少熬夜!具体生动地表现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开花的美好情景,歌颂了助人为乐的精神。1、本文的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梨花”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形象,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2、结尾的抒情具有点明主旨的作用。3、本文所写的各个人物,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品质:心地善良,乐于助人。4、环境描写,(梨花)烘托或(偏远荒僻)反衬了“雷锋精神”的高尚。5、“雷锋精神”的深厚内涵:不只是乐于助人或舍己为人,更重要的是:①见义勇为(行正义,行大义);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③一种纯朴善良的民风。三、问题探讨(二):叙述手法分析小说中,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课文是采用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要点①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②课文以“我们”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叙述顺序是:“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③好处:本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提示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就是顺叙。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能对中心起补充、解释或衬参考资料,少熬夜!托作用。补叙也叫追叙,是补充交代,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四、课时作业1、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参考答案见教师用书。2、有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分析,有例证;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略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2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速读练习,练习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分析理解课文。2、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发、质疑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西南边陲是块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板书标题、作者。简释标题、简介作者。二、快速阅读课文,标好段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8—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的猜想。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三、研读1—8自然段,听录音朗读。1、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了什么?先齐读第一部分,然后指名回答(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另外文章还描写了这里的环境。写山: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远及近,突出了山的高、大、多,忖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参考资料,少熬夜!接着又用“陡峭”“茂密”着意渲染山的险峻。3、正当“我们”处于前不挨村,后不着电,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时,看到了什么景象?(梨花美景)指定学生读描写梨花美景的3、4、5自然段,品味写景的语言,体会写景的作用。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不仅给人以惊喜,更多的是给人以希望和安慰,我们焦急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4、再读第1—8自然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总结本节课,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分析了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体会了写梨花美景的作用。那么,那座小茅屋是怎样的呢?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下一节课继续学习。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3教学目标1、学习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2、体会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3、学习优秀人物的雷锋精神。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驿(yì)蔑(miè)陋(lòu)撵(niǎn)麂(jǐ)葺(qì)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主要写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的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6、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梨树林中发现小屋)。(1)本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振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一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起动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