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欺凌保护自我电影《第二十条》的启示班会目标了解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通过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中的相关情节,思考如何面对欺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0102从电影《第二十条》谈起JUSTIFIABLEDEFENSE壹从电影《第二十条》谈起《第二十条》所聚焦的,是受到全民关注的话题。不管是剧情主线——村民王永强因为家人遭到村霸长期凌辱后奋起反抗,最终造成血案;还是两条副线——主人公韩明的儿子出手帮助被欺负的同学、张贵生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却被判故意伤害罪,指向的都是如何让“正当防卫”实实在在地帮助老百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二十条》的意义就在于“法律是为了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为了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从电影《第二十条》谈起电影《第二十条》指的是刑法第二十条,也就是“正当防卫”条款:0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02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03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从电影《第二十条》谈起什么是“第二十条”“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最高检连发影评01对于这部电影,最高人民检察院也连发两篇影评,评论说“影片通过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以检察官韩明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02还说“电影《第二十条》之所以关注,就因为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百姓身边的事情,看似遥远,却时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03另一篇影评中提到“《第二十条》不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它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从电影《第二十条》谈起“第二十条”离我们并不遥远01你从片段中看到了什么?02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受害者有什么影响?认识学生欺凌观察&讨论:认识学生欺凌UNDERSTANDINGSCHOOLBULLYING认识学生欺凌贰学生欺凌的概念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学生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学生欺凌,而学生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主要表现01.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02.学生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的,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是集体欺负一人。认识学生欺凌认识学生欺凌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欺负弱小孤立敲诈勒索以众欺寡肢体冲突情景再现小陈是一名插班生,从外地转学过来,说话有口音,她个子矮小,性格内向。在班里遭到了同学的欺凌。场景一:下课后,同学们正在一块说笑,小陈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说:“早读期间小陈的背诵任务未完成,要检查她。”几个同学(其中就有女生任何某)就围上来看小陈背书。大家看她背书不够流畅,就跟其开玩笑:“哎呀,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怎么会背书呢?”小陈很伤心,但是又不敢说什么。认识学生欺凌情景再现场景二: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写作业,小强是小陈的同桌,他的笔没有墨水了,他没有商量就把小陈的笔抢过来了了,还说道:“你反正也学不好,不如让我用吧。下课后,小强又对小陈说:“你这个笔挺好用的,下次多给我拿几只吧。小组其他同学听了,纷纷起哄到:“什么好用呀,我也要,小陈反正你要多拿几只,给我也带几个吧。”小陈委屈地哭了,她很害怕,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只好忍气吞声。认识学生欺凌认识学生欺凌学生欺凌的参与者欺凌者被欺凌者欺凌者是指在校园内外实施欺凌行为的一方,其中包括主要欺凌者和欺凌协助者/支持者。即受欺凌者,是学生欺凌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在学生欺凌行为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旁观者旁观者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他们不是学生欺凌事件的参与者,但目睹或听闻了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在学生欺凌行为中处于旁观的位置。认识学生欺凌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学生欺凌的参与者特点2.、性格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1.、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1、性格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2、缺乏法律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1、人云亦云,从众心理。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案例分析:1.这个案例中,谁是受害者?谁是欺凌者?2.受害者和欺凌者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3.小陈在面对欺凌时,做了什么?你赞同么?小组讨论,进行情境模拟:如果你是小陈,你将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观者,你又会怎样做?认识学生欺凌对于施暴者而言对于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旁观者而言对于不当行为的容忍,会导致责任感的缺失,也会形成一种惯性的冷漠,同时不利于构建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于受害者而言严重影响被害人的身体健康。使其遭受伤痛的折磨,甚至造成残疾学生欺凌的危害学生欺凌会对受害者和施害者造成长期影响,使他们社交与人际交往存在困难,在反社会或犯罪行为、低成就、不易获得社会帮助等方面的风险增加,而这种风险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这种社会损失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学生欺凌的危害如何应对学生欺凌TACKLINGSCHOOLBULLYING如何应对学生欺凌叄对策一:从施暴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必要可拨打110等。法制社会,扫黑除恶大环境下,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何应对学生欺凌对策二:从旁观者的角度想反思一下,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旁观者无动于衷或者人云亦云,会助长欺凌者的行为。旁观者团结起来,众志成城,寻找相应措施:及时告知老师,及时求助,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制止欺凌者,是防治学生欺凌的有效手段。指个人因无主见、盲从而导致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害,是一种因麻木、冷漠而导致的无明显作恶动机的恶。往往具有跟风从众、不愿思考、服从不作为的特征。尽管个人在平庸之恶中没有明确的作恶动机,但无论从动机论还是从效果论的角度看,对于事件的后果,其都负有责任。如何应对学生欺凌平庸之恶情境模拟小詹是班里成绩比较靠前的同学。但他性格比较轻佻,平时喜欢在言语上调戏同学,尤其是那些比较弱小、沉默的学生。后来,甚至发展成对同学的拍打、偷袭、按头。不少被冒犯的同学,感觉到很不舒服。班里的小普,就经常被小詹捉弄,既有言语上的“攻击”,又有动作上的冒犯。假设有一天,小普和小詹在楼道上偶遇。小詹出言不逊,调侃小普的家长。小普忍无可忍,直接动手殴打小詹。小普在小詹的阴影下,渡过了中学三年。多年以后,小普带了自己的小孩在路上遇到小詹。小普因为恐惧,在地上拾起一块板砖,砸向小詹的脑袋。01小詹的行为是否构成学生欺凌02作为其他同学,针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03小普的行为合不合理,是否构成“正当防卫”?04小普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学生欺凌我很清楚如何应对学生欺凌义正辞严,当场制止遭遇险境,紧急求援虚张声势,巧妙周旋主动避开,脱离危险诉诸法律,报告公安心明眼亮,记牢特点堂堂正正,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消除隐患真实案件解读邯郸3名杀害同学的初中生被刑拘!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立案受害者手机从沼气池捞出真实案件解读真实案件解读3月10日下午,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13岁初中生王子耀失联。新京报记者从王子耀家属处获悉,11日,王子耀的遗体在北高镇张庄村一处蔬菜大棚内被发现,涉嫌杀害他的是同班同学,三名不满14岁的少年。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埋尸地距离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不过100米,三名嫌疑人和被害人均为留守儿童。记者从当地警方获悉,目前,因涉嫌故意杀人,三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据新京报紧急呼叫报道,警方在附近村沼气池捞出受害者手机。目前事件进展真实案件解读王子耀是3月10日下午5点左右失联的。那天是星期天,不上课。记者从家属处了解到,他在家附近的肥乡区旧店中学读七年级,平时住校,只有周末回家。王子耀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人印象里,王子耀是一个“稳当、老实”的男孩。他几乎一直生活在家人的视线里,爷爷奶奶“走到哪都带着他”,上下学也接送到校门口。父亲形容他“性格有点软、偏内向”,在村里遇到长辈,一般不会主动喊人。但在姑姑眼里,王子耀也有活泼的一面:他常给姑姑打电话聊天,饭桌上会懂事地给姑父倒酒,和商场的导购交流、付钱时也都大大方方。事件经过真实案件解读10日下午1点,王子耀离开家时告诉奶奶,几个同学叫他出去“吃好吃的,玩地道(一种游戏)”第一个意识到不对的是他爷爷王保亮。据王保亮回忆,10日下午2点,通电话的时候,孙子还高兴地说“一会儿就回去”,下午5点,他下地干活回来,发现王子耀还没回家,一个电话打过去,关机了。王保亮记得孙子离家时手机电量是满的,不太可能因为没电而关机。又过了一小时,孙子还没回来。他预感不好,便组织亲朋好友开始寻找。王保亮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学校班主任处了解到,常和王子耀一起玩的,是他同桌、家住张庄村的张某,还有班里的马某和李某。事件经过真实案件解读当晚,王子耀的家属来到北高村马某家,据马某的爷爷回忆,马某称没有见到王子耀。王家人又去问张某和李某,回答也是一样。家属来到派出所报了警。民警查学校门口商户的监控发现,王子耀去了北高村。王子耀的姑姑记得,10日下午2点左右的监控画面里,张某骑电动自行车载着王子耀,李某和马某同乘一辆电动自行车,王子耀到小卖店买了一包烟。“我家孩子是不碰烟的。”他们又去找那三名学生。马某的爷爷记得,晚上9点,王子耀的家属又来家里询问,马某听到对方提到“监控”,改口说三人只玩了一小会儿,王子耀就被一个“小矮个”带走了。“王子耀是被‘小矮个’带走的。”三名学生都这么说。王家人把搜寻目标转到“小矮个”身上。他们问了王子耀在石家庄念初中的哥哥,还有王子耀曾经就读的私立小学,都没打听出“小矮个”是谁。真实案件解读犯罪嫌疑人均为留守儿童3月11日凌晨1点,王子耀的父亲王士坡从外地开车回邯郸。一大早,他补办了儿子的手机卡,登上微信找线索。儿子微信好友不多,基本上是家里的亲戚朋友,他往下翻,发现一个陌生的昵称和头像:头像是女生,昵称是“6”。支付记录显示,3月10日下午4点10分,儿子给“6”发了一个191元的红包。他把这个线索告诉了办案民警。经调查,“6”是王子耀的同桌张某。3月11日上午,王士坡和办案民警一起来到学校找张某、马某和李某。据王士坡回忆,在民警询问过程中,有人承认王子耀被害。真实案件解读随后,在肥乡区北高镇张庄村南边一个废弃蔬菜大棚里,警方找到了王子耀的遗体。王士坡和家人没法靠近拉起了警戒线的大棚,大棚上盖有塑料布,他们也看不到里面的情况。装着遗体的蓝色编织袋被抬出来,王士坡往前冲,但一下子浑身发软,歪在一旁。警方只让王子耀的舅舅辨认了遗体。舅舅说,王子耀脸部损伤严重。3月11日,王家收到了肥乡区公安局的立案告知书,案由是“故意杀人”。3月15日,新京报记者从邯郸警方了解到,张某等三人因涉嫌故意杀人,已被刑事拘留,目前该案由邯郸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肥乡区公安局联合侦办,三人的行凶原因仍在调查中。真实案件解读3月14日,新京报记者在案发现场看到,蔬菜大棚内杂草丛生,曾经埋着少年的坑长约1米,宽约60厘米,已被填平。东、西、南三面被麦田地包围,北面紧邻村民家。记者走访了解到,三名犯罪嫌疑人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务工,他们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嫌疑人张某家就在离大棚约100米远的地方。有村民在案发后见到了从外地赶回来的张某父母,张某亲戚告诉新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