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设计教案5篇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要知道写好了教案课件,老师面对学生时也会心有成竹,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栏目网友考虑到您的要求准备了这份实用而有用的“小学语文设计教案5篇”,接下来的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参考下载!小学语文设计教案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课前准备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学生读诗。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二、自学生字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2色,上面是“W”,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W”。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三、指导书写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四、积累诵读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教学反思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设计教案2活动目标:1、以学生熟悉的校园情境为背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2、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策化设计布置校园的方案。活动过程:一、引入:同学们,6月1日是什么节?你们已过了几个儿童节?开心吗?再过几个月,我们又将迎来你们自己的节日,大队部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听说我们三1班的同学们数学学习进步较快,大队辅导员潘老师让大家来设计一个布置校园的方案好吗?大家一起努力。二、展开:1、提供材料:彩旗数面,盆花数盆。2、问:布置校园,你会先考虑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校门插彩旗,能插几面彩旗,须知道校门长是几米?每几米插一面彩旗?)1出示:校门长6米,每1米插一面彩旗,能插几面?2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设计一:一头插一头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设计二:两头都不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设计三:两头都插:插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3问:你认为哪种设计较好?理由。3、问:彩旗插在校门上,盆花放在哪儿?1出示:校园主通道长120米,每4米放一盆月季花,你最少放几盆?2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说一说你最少放几盆?你是怎样想的?(要求最少放几盆,因此放花时,两头不放才是最少,只要间隔数减1,所以120÷4—1=29(盆)3再出示:如果两盆月季花中间放3盆兰花,至少几盆?4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至少放几盆,首先想29盆月季花中有几个间隔29—1=28(个)∴28×3=84(盆)4、问:三盆铁树放在哪儿较为合适?(两幢楼房中间)1出示:两幢楼房之间相距12米,平均放3盆铁树,每两盆铁树之间相距多少米?2四人小组讨论,后讨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