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教案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简便运算教案5篇经过认真挑选网友为您精心制作了“简便运算教案5篇”。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深入的教案和课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请您对这篇文章品味细品!简便运算教案1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如下: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总体感觉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册共八个单元,整册教材中最难教,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这个单元。其中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用好情境素材,为推导运算定律服务。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老师们要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7、28、但作为例题所呈现的有些情境过于有针对性,造成学生在这个具体情境中能推导出运算定律,而离开了情境进行纯粹的简便计算,却无从下手。最明显的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对于它的灵活运用,很多学生有困难,更谈不上逆向运用了。(书36页)而乘法分配律又是本单元教学中的难点,所以一定要在练习中做适当的拓展。可补充如:98101976+973+972、要尊重学生差异不要过分强调用最优化的统一的简便方法,允许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慢慢达到最优化。因为一方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灵活性较强,是学习难点。另一方面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最简方法进行计算,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差异性。最典型的是44页书中介绍了这样两种简便方法。实际教学状况是:第一种在成人眼中认为最方便的方法,用的学生不多;第二种方法学生很不喜欢,有些学生还理解不了;采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最多,(10+2)*25。我们试着去分析学生的思路,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诸如254=100;8125=1000等一些常见的两数相乘能得到一个整百整千数不够敏感,导致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运用不熟练。又如,比较:a-(b-c)a+(b-c)两种计算形式去掉括号,运算符号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还可以适当参照相应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系(象省编教材),做到择优录取,为我所用。3、要关注拓展、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教材中第三小节运用简便方法来计算的知识点十分集中,学生刚开始很难正确、科学地加以判断,而有些知识点是出现在练习中的,作为教师需要作为补充例题加以教学。1关注运算定律以外的一些简便方法:如书P42525+75-25+75这一题可以用抵消或移项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应强调交换律、结合律适用于连加、连乘。不能随意用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运算。补充如:856-98;438+99等可以简便计算的例题。2第45页例5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算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教学进行到这里,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一直在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例5的第二种方法并不能简便,学生很不习惯。教学时,可以先不教例5,放一放,等简便计算比较熟练以后,来学习,教师还可借此让学生体会并不是所有题都能简便,要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能简便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简便运算教案2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例如乘法运算定律,安排3课时,其中乘法分配律就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就有分配混乱或不完全分配等现象,虽然例题以现实的情境为背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七、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48+36=75-29=21脳3=52梅6=)88梅4=60+70=150-90=4000梅5=3000+140=60脳8脳0=【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创设情境,引入例1.2.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4.创设情境,引入例2.5.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2.课本31页第4题。3.课本28页做一做。4.课本31页第2题。【提高练习】5.课本31页第3题。6.连一连。83+31564+(73+37)87+42+58315+83(64+73)+3787+(42+58)56+78+4478+(56+44)【拓展练习】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165+204+335+9678+53+47+2236+18+648.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去军营114人,去儿童福利院76人,去敬老院86人,去社区服务站124人。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9.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四)全课总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72+568803+2755147+7232.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简便运算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2使学生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基本训练1、口算。(指名回答)5+8又3/43又1/2+92又4/15+84又4/11―411又1/5―21又19/20+410+6又1/711-2又1/53又1/2+4又1/53又1/3-2又1/22、说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谈话比较。1在上面的口算题中,你们感到哪些算式计算起来比较容易,为什么?2在实际的运算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数据特征,然后再应用一些运算定律,就可以使计算简便。3揭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二、尝试计算,引导探究1、谈话出示例题,学生探究。3又3/8+2又4/15+4又5/84又4/11-2又8/13-1又5/131学生尝试计算,互说算理。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3反馈说说如此计算的依据是什么?4比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理由。2、引导学生小结: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3、第二次尝试练习。1又19/36+2又7/12+1又5/123又1/4+2又3/5+1又2/5+4又3/418又2/17-5又3/8-2又2/171学生尝试计算,并把想法与同桌交流。2反馈比较各种算法。教学过程备注4、小结:能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加减法有一些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30-5又5/6-4又3/1010又1/3-3又8/9-2又5/94又11/12+2又5/9+3又1/125/6+3又7/54+8/9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补差。2反馈结果。3说说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理由。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1又1/6+7/15+2又5/6+7又8/158又3/7-(4又3/7+1又2/3)=1又1/6+2又5/6+7/15+7又8/15=8又3/7-4又3/7+1又2/3=4+8=4+1又2/3=12=5又2/31学生判断,指名反馈。2注意对减法性质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算理。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14又1/4-3又1/7+5又3/4=4又1/4+5又3/4-3又1/7,这样算的依据是()。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26又7/8+2又11/18+1又5/18+又1/8的正确结果是()。A、11B、10C、11又8/93对于算式4又3/11-2又5/9+2又8/11-1又4/9,下列算法中正确的是()。A、(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B、(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四、课堂小结师生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强调方法与计算习惯的培养)五、课堂作业1、看谁算得既对又快。4/9+3又5/7+2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