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通用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教案【通用5篇】教案课件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编写时老师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规范的教案编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享的“不求甚解教案【通用5篇】”,希望通过参考下载本文能够提升您的判断能力!不求甚解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4、了解驳论方式。教学重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什么呢?我们一齐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二、授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较论证和道理论证。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有立有驳,驳立结合。三、教师小结:本文透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四、布置作业: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求甚解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过程与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二、自学过程:1、简介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2、朗读课文,体味文章的意蕴,感知文章的内涵。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3、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缺陷。三、交流展示,探究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生动深刻,通俗易懂。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四、当堂训练: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板书设计:谈读书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第二课时一、展示学习目标: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二、自学过程:(一)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并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明确:书要反复读。(二)列出阅读提纲(板书):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树立靶子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强调书必须反复读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三、展示交流讨论: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四、当堂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补充内容: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苏】高尔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3名人读书的趣事: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板书设计:不求甚解谈读书“不求甚解”含义:读书要虚心;读书的正确目的—怡情、读书的方法不咬文嚼字;傅彩和长才;读书的方法——举例5、6段:反面——正面读书的益处——对比论证不求甚解教案篇【第三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教学流程:一、导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二、定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驳论文)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第五到第六段为“立”)三、破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梳理第二、三段(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四、立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五、思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态度暧昧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态度鲜明(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岂不是与前文“不求甚解”自相矛盾?说说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究竟如何?(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不求甚解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指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教学重点: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