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通用4篇】下面给大家推荐的是合同范本网精选的“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通用4篇】”。学生们在拥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时,离不开教师们辛苦准备的教案。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时,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详细的教学教案可帮助教师们理解课程知识的纵向发展。如果您觉得这个网页不错,请不要忘记收藏它哦!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二、回忆练习。做练习六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对于9加几的算法要突出先凑十,再算10加几的思路;对十几减9仍旧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学生都能正确计算的基础上,再次让他们观察、分析9加几和相应的十几减9间的联系,引导他们理解利用想9加几来计算十几减9的思路。三、口算练习。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习第2题和第3题。这两题都为口算练习配上情节,在练习时,要利用这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里反复练习这些加减计算。四、综合练习。让学生独立运用9加几和十几减9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第5、6、7题。第5题比较一个算式和一个数的大小,第6题是加减两步计算,第7题是观察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对这些题,学生都有能力解决,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教师不做过多的讲解。五、练习总结。六、能力检测。9+8=13–9=9+4=16–9=15–9=17–9=9+2=11–9=9+9=9+6=14–9=19–9=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1、巩固5、6、7以内的加、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2、一方面重视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3、使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更深一些,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逐步培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1、第1题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口算。指导学生做数字卡片,在小组活动中练习。2、第2题从几号房子里抽出的卡片,算式的得数都是几。根据得数说出其他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能力。3、第3题要注意计算的正确,不宜提速要求。计算后,要了解学生都算对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改错。1、第4题列出算式后要组织学生交流,对自己的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2、第5题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要求比前面的高了些,可以先让学生说图意,再列出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两题的算法为什么不一样,感知实际问题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3、第6题先启发学生提出1、2两个问题并解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他们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第一行各种形体排列的规律:即按“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这种次序重复,再看图说出3个箱子里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第二行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3+4=7–1=2+2=4–3=7–2=6–0=6–3=0+4=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第1--4题。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感知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投影仪,跳远起点条和一把长米尺。1--5的数字卡片。谈话导入。师: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他是谁?(利用投影仪出示例1,同时指导学生翻开课本第10页)新授。教学第一种含义。师:后来,东东的气球全飞走了,用什么数字表示呢?(是根据课堂中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师:气球全飞走了,一个也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发散思维,充分想像。师: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指头的个数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大家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学生充分联想,利用手里的一切东西来表示“0”。揭示第二含义--起点。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师: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的长度,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物体的长度就越长。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指名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观察0的写法,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学生跟着书空。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10页描写“0”,最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全班同学评价谁有缺点。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0--11页的第1、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说一说。师:想想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0,它表示什么意思?数方格填空。学生独立填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上往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你又发现了什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的第1题。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从现实中抽象出数。数一数,说一说。出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认读1--5各数。根据学生所说数字贴出卡片1--5,学生认读。师说数,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反馈实践。师说数,生摆小棒。你还能用其它方式表示吗?感知数的顺序。摆小圆片,边摆边数,逐步感知1--5的顺序。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上台摆摆,并说说理由。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开放性活动。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小组互动。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总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小学苏教版数学教案【第四篇】厘米和米、多边形、观察物体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6~97页期末复习题第10~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晰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3.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这学期的数学课除了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还学习了厘米和米、平行四边形、观察物体。今天就复习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线段、厘米和米,加强长度观念;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加深平行四边形特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二、复习米和厘米1.回忆整理。提问:还记得在“厘米和米”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吗?同桌讨论,不记得的同学可以再看一看课本。交流:这个单元认识了哪些知识?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吗?(交流时可以适当提示学生:线段的图形和特点;比划1厘米和1米的长度;米和厘米的关系等)结合交流,画出线段并板书:直的两个端点结合交流,板书:1米=100厘米2.做期末复习第11题。让学生按要求画线段。提问:你是怎么画的?指出:线段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从尺上“0”刻度画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注意表示出两个端点。3.“身体尺”举例。引导:还记得身体上的“尺”吗?你有哪些“身体尺”?举例说一说。提问:举例说说你可以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4.做期末复习题第12题。1提问:米和厘米哪个长度单位大一些?怎样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长度?用米作单位呢?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2比划或举例说明下面的长度大约是多少。1厘米、1米(比划1米或举出课桌的长等);4厘米、4米(黑板的长、教室的高等);8厘米、8米(教室的长等);15厘米、15米(5层楼房的高等)。3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期末复习题第12题。交流选择结果,适当说明理由。三、复习近平行四边形1.回忆单元内容。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些什么?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按什么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几边形?(板书: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交流画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自己怎样画成的。2.图形判断。出示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包括一般四边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说说各是几边形,再说说四边形里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也是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举例。日常生活里,你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4.做期末复习第13题。让学生独立数一数、填一填,完成表格。交流填表结果。5.做期末复习题14题。学生先估一估。让学生量一量、填一填。交流:这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长几厘米?比一比边的长度,你能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里有什么秘密?请小朋友量一量你画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也有刚才的秘密吗?四、复习观察物体1.做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中小朋友从哪些位置观察茶壶的?他们各人看到了什么形状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连线。交流:怎样连的?为什么要这样连?哪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正好相反?(注意比较壶把、壶嘴各在观察着的哪一边)2.学生思考。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感受告诉大家吗?指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有不同。五、课堂小结引导:能举例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更清楚地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